孩子總是重複犯一樣的錯誤?教育孩子不能簡單粗暴,還要讓他服氣

2020-03-19     教育思享

朋友去年給自己五歲的女兒買了一輛滑板車,別看她女兒年紀不大,但嘗試了一下,很快就玩得特別溜。

原本滑板車只能在室外玩兒,可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下樓的次數少了,一天朋友剛做完飯,竟然發現孩子在家中的客廳玩起了滑板車,而且速度還不慢。

家裡的空間本來就不大,而且還有一些家具,眼看孩子各種急轉彎,總覺得差點就要碰到牆角或者家具,朋友看得心驚肉跳,趕緊制止了女兒,批評一頓也是免不了的。

結果沒過兩天,朋友發現女兒趁自己不注意,又在客廳玩滑板車,於是又是一頓批評教育。頭兩次還能基本上讓自己看起來和顏悅色,可是當第三次看到女兒再次這樣做,朋友終於沒忍住,對女兒發起火來。

朋友的女兒嚇得不輕,最終這件事情以朋友將滑板車鎖在了倉庫里而告終。然而朋友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重複犯一樣的錯誤?是她在跟自己作對?為什麼自己的話孩子聽不進去?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曾因這樣的事情困惑。孩子一些壞習慣、小毛病無論怎麼說都不管用,就算是今天改了,可明天又繼續重複犯錯。家長氣得不行,可是孩子卻沒有一點兒改變。

究其原因,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這種想法很多時候是和我們大人不一樣的,簡單粗暴的方式可能在眼前起到效果,根本上的問題其實還是沒有解決。

一、 你不認同孩子,孩子也不會認同你

在一些比較極端的家長眼裡,似乎孩子做什麼都是錯的。筷子不能那麼用,寫字不能那麼寫,甚至連笑也不可以那麼的肆無忌憚。當然這是極為極端的情況,我想說的想要獲得孩子的認同,首先應該先認同孩子。

聽起來似乎很繞,但其實也很好理解。首先孩子的思維方式畢竟和大人是有差別的,他沒有我們那麼多的人生經驗,對很多事情都比較好奇,有些我們覺得不對的事情,或許正是他們認知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

其次,父母一味的否定,卻又不告訴孩子原因,這無法讓孩子服氣,更無法讓孩子認同。最後,孩子在父母身上得不到認同,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從而也就更難以自我認同,極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二、你以為的「權威」只是你以為的

不要以為我們是家長就有權威性。事實上,我們也不能保證自己某些時候的某些做法就是對的或是錯的。就算是孩子,我們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身上。

很多時候,你認為對的事情,那是通過你的人生經驗做出的判斷,但是孩子不會那麼想,他會覺得你所說的事情無關緊要,或者乾脆就是危言聳聽。因為在孩子的概念里,並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當你不想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有了絕對的權威。

如果不能跟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而是簡單粗暴地告訴他不要如何如何;這樣孩子其實不會覺得自己錯了,就算是嘴上說知道了,他也不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裡,這也是導致孩子繼續重複犯錯的原因。

三、拒絕簡單粗暴,教育孩子應該從根本上出發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哪裡不對,馬上就指出來,而且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也沒有重點,簡單粗暴、就錯論錯。教育孩子不是指手畫腳,也不是拚命指責,而是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

1、 走進孩子的內心

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地理解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鼓勵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嚮往和探索,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從根本上改正孩子的錯誤和壞習慣。

2、 注意說教的順序

當孩子不清楚自己錯在哪的時候,不要急於責罵和批評。那樣只會嚇到孩子,而實質上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當我們想要改正孩子的某個錯誤和壞習慣的時候,可以先制止孩子當前的行為,然後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

就比如孩子在客廳玩滑板車。如果直接說「不許玩了,不然我就把你的滑板車扔掉。」這樣的責罵根本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而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迫於害怕失去自己心愛的玩具,而暫時停止了他的行為。趁你不注意的時候,一定會再犯的。

而如果你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孩子「滑板車都是在哪裡玩的呀?」「為什麼一定要到室外才能玩?」「在家裡玩有什麼危害。」這樣從根本上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究竟是哪裡做得不對,認識了錯誤本身,才能更有利於改正錯誤。

3、 讓孩子多嘗試

更多的時候,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讓孩子多進行嘗試。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實踐過程中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以的。

在一次和朋友閒聊天的時候,發現好幾個朋友小時候都被爐子燙過,原因是家長只是告訴了他們遠離爐子,但並沒有說為什麼。很多小孩子因為好奇,越是這樣越想試一試,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讓家長鼓勵孩子,用自己去碰觸爐子來增加他們這方面的體驗;而是可以讓孩子了解火的溫度,通過類比的體驗,讓孩子更加具象、直觀地明白其危險性。

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多體驗、多嘗試,不僅讓孩子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這個世界、積累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4、多點耐心,多些陪伴

都說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陪伴能夠有效地增長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更加容易讓你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也更容易認同你。當然,這需要家長更多一些耐心、更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性格的塑造、習慣的培養等等,只要我們肯花費心思,你會發現,其實教育孩子真的並不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Isr8nABiuFnsJQVrx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