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邊三輪摩托車」,曾風靡世界,為何如今卻銷聲匿跡?

2021-04-22     北斗燃力點

原標題:日軍的「邊三輪摩托車」,曾風靡世界,為何如今卻銷聲匿跡?

回想邊三輪摩托車,大多數人的印象便是影視劇里日軍的專用座駕,其實邊三輪摩托車不是日軍的專屬,它曾在二戰中風靡一時,各國都有自己的邊三輪,尤其是德軍的邊三輪最為出名。邊三輪摩托也被稱為「挎斗摩托車」、「偏三輪」或「挎子」等,就是在普通的摩托旁加個邊斗,就是人們常說的「邊三輪」。一提到奇怪的發明,肯定離不開義大利,早在1880年,義大利就把邊斗裝在自行車上,邊三輪由此而來。不過自行車裝上邊斗純屬徒增阻力,在當時也受盡冷眼。

後來美國哈雷摩托公司在一戰期間,將其改裝為摩托車,比馬車速度更快,又比汽車更便宜,哈雷偏三輪一時間風靡全美。隨著軍事理念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德國越來越需要一種機動性強,同時兼具火力性能的偵察車。四輪車太大易被發現,且受地形限制明顯,這時德國的寶馬公司重新拾回了50年前義大利人的創意,在R75摩托車上裝上了一個邊斗。

德國發揮出其獨一無二的引擎優勢,裝上26馬力的雙缸風冷發動機,同時後輪採用液壓助力剎車,讓摩托的速度、控制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它能夠攜帶3名士兵以每秒20米的速度飛馳。另外,德國還在邊斗放置MG42機槍或迫擊炮,做到了「既能打、又能跑」,頓時掀起了一股「偏三輪熱潮」。

美國、日本都積極開始研發軍事化摩托車,而日本由於受限於工業水平的落後,只能模仿哈雷摩托,並生產出一款「97式陸王」的偏三輪,廣泛出現在抗日影視劇中的就是它。以蘇德戰爭為例,除了偵察、運輸士兵,R75摩托還時常隱沒在公路旁,阻截騷擾蘇軍的交通線,也常常被用來運輸子彈、醫療藥品。

後來,蘇聯也注意到偏三輪的重要性,也開始仿製R71、R75,並成功生產出自己的俄M72摩托,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長江750正是仿製M72所來。但偏三輪並不是完美的,它非常難以控制,一般由臂力較強的士兵來駕駛,因為在駕駛過程中需要極大的力氣,去不斷糾正方向。

軸心國的迅速潰敗,讓邊三輪威風不再,二戰後偏三輪迅速銷聲匿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撇開其難以操控和較差的穩定性,最主要的還是它已經沒有了提升的空間,德軍所用的R75型偏三輪,幾乎將這類車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而蘇聯仿製R75的M72,俄羅斯至今都在生產。

反觀汽車則藉機上位,汽車工業突飛猛進,各類偵察車、裝甲偵察車、機動越野車層出不窮,維護成本,甚至是生產成本都要比偏三輪要低,而且經過改進,汽車可以用來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這是邊三輪遠不能比擬的,如今,偏三輪已經成為部分國家閱兵的象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Be5_ngBMMueE88vzv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