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蓮花池,原名雪香園,位於河北保定市內鬧市區,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艷」。原為金末元初著名軍事將領張柔的居所。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古蓮花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
古蓮花池的始建者是蒙古軍事將領張柔,元代仍為私人苑囿,明代成為知府衙署,清代被闢為皇帝行宮後,經過進一步擴建,建成了占地100畝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萊」的美譽。雍正年間直隸總督李衛又在院內創辦了書院。1904年改為校士館,1912年改為小學堂。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務,恢復了蓮池書院,聘請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盧溝橋事變,蓮池書院從此走完了輝煌的歷史。
這座古園林,始建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當時建「臨漪亭」;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張柔據此建雪香園,因池內荷花繁茂,故又名蓮花池。明萬曆年間曾大規模擴建,更名為「水鑒公署」。到了清代,帝王將相在這裡辟「行宮」、立「書院」,乾隆、嘉慶、道光、慈禧、光緒等都曾在此駐蹕。雍正十一年(1733年)蓮池書院在此創建,成為當時直隸的最高學府。
園林總面積為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在清乾隆年間形成著名的「蓮池十二景」,以池中水心亭(臨漪亭)為中心風景點,君子長生館、藻詠廳、觀瀾亭、濯錦亭、高芬軒、響琴榭等建築環水而設,亭榭樓台,布局嚴謹,素有「三湘七澤」、「市中蓬萊」之美譽。
園內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其中有見於著錄的唐代書法家蘇靈芝的《田琬德政碑》;有罕見的宋代書法家蔡京的《賀李宗升遷碑》;元代四面刻字的《老索神道碑》;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大草碑》以及清代帝王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的御筆碑;還有集懷素、褚遂良、顏真卿、米芾、趙孟芾、董其昌等六家八種的《蓮池書院法貼》等,都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珍貴遺產。現存一套完整的《大清三藏聖教真經》,這部書是我國唯一的一套最完整的佛教經書總集。全書共七百二十四函,七千二百四十卷,是我國佛教經典的稀世珍籍。
民間故事;蓮葉托桃,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連夜逃出了北京,經八達嶺、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議和"後回到北京。光緒二十九年,慈禧想起來要到西陵祭祖,還要繞過省城保定。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贏得慈禧的歡喜,命保定知府在幾個月內建起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圓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來,限期完工。有個老木匠手兒怪巧的,聽說為慈禧老妖婆建行宮,就來了個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宮也建成了。慈禧來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後花園看戲。慈禧一抬頭,見戲樓頂上雕著一個大壽桃,還用荷葉托著,真是巧奪天工。慈禧笑著問知府:"這是誰雕的?怪喜歡人的。"狗官見慈禧高興忙說:"是卑職派人給老佛爺刻的壽桃。"
慈禧吩咐太監拿銀子賞工匠,工匠們都暗暗地笑開了。原來是罵慈禧在八國聯軍入北京時,連(蓮)夜(葉)脫(托)逃(桃)呢。不知是誰把這事告了上去,慈禧氣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來!"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篩糠,磕頭如搗蒜,請求饒命。慈接罵道:"是誰刻的蓮葉大桃,找不出人來要你狗官的腦袋!滾!"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來,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戲樓吧,又怕後人恥笑,只得啞巴吃黃蓮一一有苦難言了。可這個故事卻在保定府流傳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BLpr24BMH2_cNUgd2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