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種能產酒的樹,樹上經常流出汁液,半天就能發酵成酒

2019-07-27     雪靈穀人文地理

人的貪心是無限的,總希望找到些牛瓣的植物。古往今來,中國人找到了大豆和茶,北美的原土著找到了玉米,安第斯山的人找到了瑪咖,衣索比亞人找到了咖啡,柬埔寨人找到了糖棕。後來,這些植物成了他們的「文明標誌」。

大家知道,糖棕是柬埔寨的國樹。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以及人來人往的車站碼頭,還有椰風婆娑的公園裡,總會見到有人推著小推車,大聲吆喝著叫賣一種叫做「糖棕水」的飲料,這種飲料來自一種叫糖棕的樹。

糖棕這種樹,要長8-10年、甚至12-15 年才能開花結果,其壽命可長達百年。主要分布在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與泰國等東南亞各國,據說光在柬埔寨境內有三千萬棵。中國的廣東、廣西與海南也有引進種植,只是在一些公園裡,大規模種植的還很少。

糖棕汁:樹上經常流出汁液,一夜會滴滿整整一竹筒

每到糖棕開花的季節,傍晚時分,收集棕糖水的工人身上掛著三五個竹筒,爬上高高的樹冠,在花序的尖端掛上一個竹筒,用刀把花序劃開一道的口子,花序中的糖汁就會順著刀口流出來並滴進竹筒里。

經過一個夜晚不停地滴,第二天天亮,一般都會滴滿每個竹筒,這就是「糖棕水」了,一種很甜的飲料,喝起來十分地沁人心脾,來東南亞旅遊,一定要喝一杯,否則會後悔一輩子的。

一般來說,糖棕的一個花序可產出3-4小竹筒的糖汁,每株糖棕每年可產60-70小桶糖汁。在長達半年的花期內,一株糖棕樹一年就能產糖20-30千克。對於當地人來說,這是糖分的主要來源,只要種上一棵糖棕樹,就能滿足全家人的用糖需求了。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也想在家門口種上幾棵,這樣一來,每天就有原汁原味的糖棕水喝了,這種生活勝過活神仙。

糖棕酒:半天就能發酵成酒,煉干水分就是「樹糖」

這種糖棕水取下後,必須及時存入冰箱冷藏,或者立即喝掉。由於當地炎熱的天氣,早上取來如果就那樣放著過了中午,過段時間自己就會發酵,就會使得這種富含糖分的糖棕水發酵成酒。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糖棕水變質了,其實,這是發酵成酒,而且又有了另一種風味。更有趣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從半日到數日,隨著發酵進程還會產生不同的風味。

當然,糖棕水煉干水分就是「樹糖」。熬糖的方法與國內土法制紅糖一樣:先把糖汁倒入大鍋,用柴火加熱,直至濃稠,最後倒入棕葉編成的模具中,冷卻後即成市場上出售的棕色樹糖。

樹糖的味道比國內紅糖更香更甜,是入口即化的那種。樹糖比蔗糖含糖量低,並含有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鈣、鉀和維生素C,樹糖片可用來沖泡咖啡、茶,製作甜點,棕櫚糖含有很多促進消化的成分,營養又健康。

糖棕果:長得和椰子非常像,肉質胚軸還能烤著吃

糖棕結出的果子,外觀和椰子很像,但絕不是同一種水果。糖棕果的顏色更深,較嫩的糖棕果外表皮比較軟,沒有椰子那麼硬;糖棕果在未成熟時,胚乳呈半透明狀,很像椰青裡面的「椰果」,裡面卻沒有太多的果汁。

糖棕果看著很大,實際上裡面只有三塊果肉可以食用,裡面的果肉取出來後還需要把外表的皮給切掉。糖棕果的顏色偏紫色,果肉潔白透明,很像涼粉,味道並不是很甜,吃起來非常的清香,柔滑爽口。

當地人還會把糖棕果的果肉煮成粥,或是做成傳統糕點,味道芳香可口,是當地的傳統美食。人們經常把糖棕果的果肉取出來,然後放到飲料裡面來販賣,口感比較軟,有一點點脆,嘗起來是一種淡淡的甜味。

當地人告訴雪靈谷自然實驗室,成熟後的糖棕果,可以做成另一種食物。打開果實取出種子,埋在沙土裡,適量澆水,過一段時間就會萌發。把萌發的小苗挖出來,去掉外面的纖維,就可以看見伸長的肉質胚軸,把它用炭火烤熟或上蒸鍋蒸熟,口感軟糯,清苦而回甜。這個肉質胚軸富含澱粉,就像我們這裡的水煮甜玉米一樣,十分受當地人喜愛。

糖棕葉:緬甸的歷史和文明書寫在糖棕貝葉上

其實,棕糖樹全身都是寶,糖棕葉子可以用來當作食物的容器,也可以用來編成各種手工品。樹葉可以製成扇子,把樹葉撕成條,是編織涼蓆、草帽、鞋子的好材料;也可以編成小盒子,用來盛米飯或者做禮品的包裝盒;把葉柄削成薄片,可以搓牛韁繩、編籃子和做掃帚。

糖棕的葉片表面有一層蠟質可以防水,這是緬甸傳統民居鋪蓋屋頂的材料,還可以一排排地綁在竹片上,用來做牆壁,輕便而又防雨。

樹葉在經過傳統特殊工藝處理後,就是書寫工具「貝葉」。千年來,緬甸的歷史和文明很多書寫在糖棕貝葉上,中國的史書中稱其為「緬書」。

結束語

你如果去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等國旅遊,可以去品嘗一下糖棕果,價格也不貴,一般一顆在10元以下。當然,別忘了喝一杯這裡的樹酒,但是千萬不要喝醉,小心當地的妹子帶你回家做壓寨丈夫。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界、中國植物圖像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9jCNmwB8g2yegNDjl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