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代詞人王觀,詩友們可能會說:不熟!
提起王觀的名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你一定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他寫的呀!
在《宋詞三百首》中,有這樣一首詞,幾乎所有人都聽過這首詞,但是,提起他的作者王觀,所有人都會一愣:他是誰?
今天,隱娘要介紹的詞作就是宋代詞人王觀的《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是王觀最著名的一首詞,因為這首詞,王觀在宋詞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春末時節,王觀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寫下此詞。
看一看這首詞講了什麼: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裡?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我們來細看這首詞。
起首兩句寫景,運用比喻的手法。
王觀將美人的眼波比作水,將美人青翠的峨眉比作山。巧妙形象地描繪了一幅詩情畫意的山水圖景。
「眼波橫」、「眉峰聚」,有美人之姿,還有美人之態,一個「橫」,一個「聚」,妙用比喻之外,還情態俱現。
這山水像一個眼波流轉、眉峰清翠的美女。
這本是一首送行詞,三四句點明送人。
題目已經說明,友人要去的地方,是浙江東路。
王觀卻說:想問行人要去哪裡呢?眉眼盈盈處。
不得不佩服王觀的奇思,開頭兩句以美女的眼波和眉峰形容山水,三四句就說,友人要去的地方,就是那美人眉眼處。
美人眉眼處,不就是那山水之地嗎?
據說,這裡還有雙關之意。鮑浩然急於回家,是因為有一位姬妾在家等他,那麼,這裡的「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指代那位等待的女子。
此時是暮春時節,所以,王觀說,才剛剛送走了春天,就又要送走你了。
春天走了,友人也要走了,兩個「送」字遞進,表現了詞人的離愁幽情。
你以為王觀是悲傷的嗎?並不是。不信,你看最後兩句。
如果你到了江南,趕上了江南的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留住 ,一起同住 。
王觀是幽默的,樂觀的,他將離別的愁思擱置,而祝福友人,希望友人能趕上江南的春天,務必和春天同住。
詞中有惜春之情,又寓含祝福之意。
這首詞,輕鬆活潑,比喻巧妙,耐人尋味,幾句俏皮話,新而不俗,雅而不謔。歷來備受讚許,「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是其中的千古名句。
宋代文學家王灼評論說:王逐客才豪,其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
歷來學者愛此詞,後人吟唱不絕,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一是構思別致。詞人把送春與送別交織在一起來寫,充分表現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春天的留戀。
二是比喻新穎。詞人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浙東的山山水水,仿佛這位美人正期待著他的到來,貼切、自然,富有真情實感。
送別詞多是離愁悲傷,但是,在王觀的筆下,卻是如此輕鬆活潑的,這和王觀的幽默人格是分不開的。
王觀是北宋詞人,曾寫下一首應制詞《清平樂·應制》,諷刺宋神宗沉溺聲色,語氣詼諧,風格辛辣。
結果,太后看到這首詞,十分生氣,第二天就撤了王觀的職。王觀不以為意,反而將「自黑」進行到底。他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逐客」,所以,王觀,又世稱「王逐客」。
王觀不僅幽默,還「自視甚高」,王觀的詞集名為《冠柳集》,意為高於柳永,可見王觀的個性。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成為宋詞中的名句,一直吟唱至今,隱娘每每讀到這首詞,都感覺到活潑與可愛,仿佛江南的山水與江南的美女,浮現在眼前,是那麼動人。
當我了解了王觀這位詞人時,更感受到他本身的俏皮和可愛,詩友們,你們喜歡這個幽默的詞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