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和智能機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樣存在了隱患。
尤其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如今很多都早早的擁有了自己的手機,接觸著形形色色的網絡文化,身心健康,言行舉止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
就像現在的很多00後,他們當中很多人都在上學,但卻個個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家長們在無奈的同時,也有許多擔心。
裴裴是一名初中女孩,在家長和老師的眼裡,她是絕對的乖乖女,不僅成績好,平時也很聽話。
到了這個年紀,一般的孩子都有一部手機,畢竟有時候需要和家長老師聯繫,關於學習方面有不懂的地方,也需要查閱資料。
有一次裴裴也向父母提出了要一台手機,一開始媽媽還有些反對,但是爸爸卻爽快的答應了。
因為在他的眼裡,女兒是一個很自律的孩子,就算用了手機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爸爸答應了以後,很快就給裴裴買了一個智能機,可是用了一段時間以後,媽媽卻發現了不對勁。
平時裴裴放學回來總是很快的寫完作業,接著就會到客廳和父母一起聊天,看電視。可自從有了手機,不管平時還是周末,都是一個人所在房間裡。
女兒的變化讓媽媽感到有些擔心,有一次趁著裴裴不注意,她偷偷的打開了女兒的手機。
在相冊里她發現了孩子的各種"性感"自拍。雖說這些自拍照穿的是普通的衣服,但女兒的神情動作看起來卻很成熟,媽媽看到後捶胸頓足,找到裴裴就罵她不知羞。
被媽媽一頓痛罵的裴裴覺得非常委屈,因為她覺得自拍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平時學校里的同學都有自拍,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怎麼到了媽媽這裡就這麼嚴重了。
為此兩母女大吵了一架,從此以後裴裴也不願意和媽媽多溝通,甚至越來越叛逆。
有一段時間,班主任甚至反應裴裴最近和校外的男孩走的很近,這也讓媽媽大為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不少網友表示:現在的孩子還是太早熟了。
對於裴裴這個名年齡的孩子,父母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擔心。他們害怕孩子早戀,擔心他們與異性走的太近闖下禍,因此對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敏感。
但是這種過頭的擔心,卻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父母與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開始緊張,不如提前給孩子上課。
1、正確引導孩子性別認知
很多中國父母都羞於和孩子討論性別問題,這就導致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不了解,反而會因為好奇而做出了錯事。
如果家中有女兒,母親應該早早的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告誡她們作為女孩子的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不能做,做了有什麼後果。
開誠布公的和孩子談,效果遠遠比暴力干涉更加有效。
2、教育孩子如何與異性保持距離
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會有一些朦朧的情感,作為父母不應該第一時間就把孩子的這種情感扼殺。
父母可以用過來人的身份,聊一聊自己當年的經歷,或者舉一些別人的例子,讓孩子認識到早戀的危害。
同時也應該直接諮詢孩子,是否能夠承擔的起因為早戀而產生的種種後果。
很多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束手無策,就是大吵大鬧,但是這樣不僅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學業,性格產生影響。
如果能過平心靜氣的坐下來溝通,其實比任何方法都有效。孩子也會明白父母的苦心,並且認真思索將來。
不知道各位對於孩子早戀有什麼看法,都有哪些經驗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