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畫作,尤其是表現木棉花為主題的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以及中國美術館等國家重要單位、機構收藏。2005年,陳永鏘應文化部邀請創作的《嶺南花》,還跟隨「神州六號」遨遊太空。
陳永鏘熱衷以田園風物為創作題材,他崇尚激情洋溢、莊重虔誠、大氣磅礴、個性鮮明的畫風。他的藝術博採眾長,以吳昌碩、任伯年、黃賓虹,以及永樂宮和敦煌壁畫為師,廣泛吸收德國表現主義的木刻、印象派的色彩、摩爾的團塊結構等藝術特色,在書法和篆刻上均有造詣。
陳永鏘:廣東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於廣州,198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嶺南畫派紀念館名譽館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曾任廣州畫院院長、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作為花鳥畫家,他筆下的花果草木多不勝數,其中固然有熱烈奔放的木棉、葵花、雞冠、杜鵑;有文人摯愛,風骨高潔的梅花、荷花、菊花、蘭花;也有大眾欣賞,雍容燦爛的牡丹、紫藤、桃花、大麗;還有那些雖名不經典,卻惹人憐愛的姜花、百合、劍蘭、玫瑰……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花草,在永鏘筆下都各自獲得生命的張揚,並展現出特有美態。
「藝術能夠讓人真誠地生活。」是陳永鏘對藝術的感受。在他看來,藝術的本質既是對自己情感的抒發,也是連接自我與他人的一種方式。
陳永鏘指出,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都是革命者,畫家不能躲在象牙塔里,而應該融入到大千世界中,「要為人生而藝術,而不是為藝術而藝術」。
在藝術理念上,陳永鏘主張「藝術應當與眾生合唱」,不要創作那些誰都看不懂的作品。
藝術與生活是分不開的:「沒有藝術的生活是沒有質量的生活;沒有生活的藝術不接地氣,也就無法打動人。」
「我畫畫是很隨意的,想畫就畫。人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這樣退休以後才能『有家可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