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越小的貓科動物越怕老虎?科學家調查8年,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2020-03-10     BIGCAT大貓來了

老虎生活在森林中,有著「森林之王」的美譽。生活在森林中的其他貓科動物,沒有敢主動向成年老虎發起挑戰的。那麼,問題來了,體型越小的貓科動物,它們的攻擊力和老虎的攻擊力差距就越大,這是不是意味著它們比體型更大的貓科動物更怕老虎呢?

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南部的武吉巴里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國家公園,是蘇門答臘島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生活著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犀牛等多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其中生活的貓科動物有:體型較大的蘇門答臘虎,體型中等的雲豹和亞洲金貓,以及體型較小的豹貓和雲貓(石紋貓)。不過,由於這些貓科動物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若想調查它們的隱秘生活,了解不同貓科動物的種間相互作用,採用直接觀測的方式難以長期進行,而採用紅外相機調查法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圖:蘇門答臘島上的亞洲金貓

為此,來自美國伊利諾州的科學家在該國家公園一片面積大約130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安放了60台紅外相機,進行了長達8年時間的監測,拍下了53120張動物照片,記錄了包括蘇門答臘虎、雲豹、亞洲金貓、豹貓和雲貓5種貓科動物在內的數十種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及時空重疊(活動時間及活動空間的重疊)情況,結果有了意外發現。

​圖:蘇門答臘島上的豹貓

蘇門答臘虎占據食物網的主導地位,其他貓科動物的活動時間受其影響

研究發現,在島上,蘇門答臘虎是當之無愧的頂級捕食者,占據食物網的主導地位,它們的實力「碾壓」任何一種生活在島上的食肉動物,其他貓科動物的活動時間均受到蘇門答臘虎活動時間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圖:紅外相機拍到的蘇門答臘虎

科學家的調查結果顯示:蘇門答臘虎最喜歡在白天活動,紅外相機拍到蘇門答臘虎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中午;雲貓在白天也很活躍,早晨有一段活動高峰,和蘇門答臘虎的活動時間高度重疊度;亞洲金貓在黎明時分活動最頻繁,和老虎的活動時間有一部分重疊;而豹貓和雲豹主要在夜間活動,與老虎的活動時間幾乎沒有重疊。

圖​:蘇門答臘島上夜間活動的雲豹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很容易生出這樣的疑問:既然其他貓科動物都害怕老虎,那麼為何它們不全部把活動時間和老虎錯開呢?下面,以事實為基礎,了解一下該國家公園中的雲豹和雲貓的活動規律,我們就能明白野生貓科動物的種間相互作用是多麼複雜了。

為何雲豹主要在夜間活動,和老虎的活動時間幾乎無重疊?

貓科動物都是食肉動物,這就意味著,生活在同一片區域的不同貓科動物,可能存在著食物競爭。貓科動物的捕食對象和其體型大小有很大聯繫,通常體型越大的貓科動物,捕食對象的體型也就越大(這樣才能填飽肚子)。蘇門答臘虎主要捕食有蹄類動物及靈長類動物,雲豹主要捕食靈長類、鳥類、有蹄類和嚙齒類,因此,在島上的5種貓科動物中,雲豹和蘇門答臘虎的獵物種類最為接近,是蘇門答臘虎最主要的食物競爭對手。

圖:蘇門答臘島上夜間活動的雲豹

但是,由於兩者的體型相差懸殊,雲豹根本不是蘇門答臘虎的對手,如果雲豹也把主要活動時間安排在白天,那麼和老虎產生正面衝突的機率就會增加,這對雲豹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為了減少和蘇門答臘虎的直接衝突,雲豹必須採取適應性策略,把活動時間和蘇門答臘虎錯開,才能使自己更安全地生存下去。

為何雲貓主要在白天活動,和蘇門答臘虎的活動時間高度重疊?

既然雲豹都把活動時間改到晚上了,那麼面對蘇門答臘虎時更無招架之力的雲貓為何反而和蘇門答臘虎的活動時間高度重疊呢?在這裡,我們就需要了解競爭食物的主要對手和次要對手了。

圖:蘇門答臘上白天活動的雲貓(石紋貓)

雲豹的獵物和老蘇門答臘虎的獵物重疊程度較大,是蘇門答臘虎的主要競爭食物對手,蘇門答臘虎見到雲豹後會有更多的敵意和攻擊性。而雲貓屬於小型貓科動物,主要以嚙齒類、鳥類為食,和蘇門答臘虎的獵物重疊程度較小,是蘇門答臘虎的次要競爭食物對手。當雲貓遇到蘇門答臘虎時,後者對它並無太大敵意,它實際上會比較安全。雲貓也就不如雲豹那樣怕蘇門答臘虎了(我不搶你的獵物,你就別傷害我了)。

不過,這並不是雲貓把活動時間安排得和蘇門答臘虎的活動時間相似的主要原因,它選擇在白天活動主要是為了躲避雲豹——就像雲豹躲避蘇門答臘虎那樣。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生動地描述了食物鏈及食物網中物種之間的聯繫,在貓科動物中,也通常是「大貓吃小貓」。雲貓和雲豹的獵物有較大重疊,因此雲貓成了雲豹的主要競爭食物對手。為了避免和雲豹發生正面衝突,雲貓只好把活動時間和雲豹的活動時間錯開。雖然這樣會導致和蘇門答臘虎的活動時間重疊,但蘇門答臘虎一般會以「構不成什麼威脅」為由無視它

圖:雲貓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

雲豹和雲貓的活動規律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動物通常會會優先考慮避開對它們帶來最大威脅的物種;次級食肉動物會經常調整其活動時間,以避免與主要食肉動物重疊。

但是,也並非總是如此,我們不能完全按照前文所敘述的「躲避邏輯」來猜測某種動物的活動規律。一個生態系統是十分複雜的,食物鏈及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最終達到生態平衡。因此,一種動物的活動時間會受到當地多種動物活動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它們必須在多方面的影響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安排好捕獵、休息等各方面的生活。

圖:蘇門答臘虎​

在動物保護工作方面,我們也需要考慮到食物鏈、食物網及生態系統的複雜性,調查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免為了保護一個物種,而對其他物種產生不利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tq59HABfwtFQPkdsw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