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郵儲銀行涼山州分行金融扶貧工作紀實

2019-12-18     天府早報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下轄17個市縣,但深度貧困縣有11個之多,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2016年以來,郵儲銀行涼山州分行通過創建扶貧助農金融服務站、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因地制宜選擇特色產業重點支持等系列舉措,聚焦金融立體扶貧,用制度保障金融精準扶貧,成為飄揚在大涼山深處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一抹橄欖綠。

全國首創,建立聯合扶貧助農金融服務站

涼山州冕寧縣宏模鎮優勝村的郵儲銀行助農金融服務站,是由郵儲銀行出資、孫賢智的小賣部改造而成。孫賢智辦公桌抽屜里的台帳上,是一筆筆取款記錄。「每天都有,每個月有好幾十筆」孫賢智說,以前優勝村的人取錢要到8公里外的復興鎮或更遠的瀘沽鎮上才能辦理,現在直接在家門口就能取。

從社保卡到老年卡,從糧食補貼到郵儲銀行卡,小額取款以及小額貸款部分手續都可以在助農金融服務站辦理。除此之外,該服務站還承擔了多項功能:廣播站、村民快遞點;益農信息社裡,農產品可由農業部門推薦給電商平台;助農夜校由郵儲銀行聯繫的各部門專業人員現場給農戶講解農業知識和種養技能,舉行健康講座和義診,分享就業信息和求職技巧等。

在涼山,這樣的助農金融服務站還有很多。至今,郵儲銀行涼山州分行通過郵銀協同的方式,在全州建立了21個扶貧助農助農金融服務站、270個助農取款點;配備3台流動服務車、36台移動設備開展流動服務,助農取款服務覆蓋約19萬人,交易筆數8.16萬筆、金額7430.53萬元;布放POS終端1432個,服務501個金融空白村鎮,累計為農戶辦理惠農補貼資金、新農保、涉農代收代付等業務超過102億元。

金融催化,「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西昌市西鳳鄉鳳凰村曾是個以水稻和小麥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村。10多年前,鳳凰村引進多個葡萄品類,開始種植葡萄,在郵儲銀行西昌市支行的信貸資金支持下,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千萬元村。因為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這裡的葡萄不愁銷路。鳳凰村的邊紹康今年種了2畝紅提,4畝多客倫森,「差不多有20萬元的產值」邊紹康說,「都是別人上門來拉貨,整片地購買」。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託。通過郵儲銀行涼山州分行的牽線搭橋,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與多地達成產業扶貧合作意向。郵儲銀行對12家涉農企業累計發放「委託經營」類扶貧小額貸款1.58億元,惠及32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選定多個特色產業給予重點支持,為農特產品搭建營銷合作平台;與州農業、團委、財政、各縣市政府等部門多次對接,在牛羊養殖和花椒、花卉、油橄欖、食用菌、中藥材種植等領域積極開展合作;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對貧困戶的帶動作用,讓貧困戶參與並分享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實現金融扶貧由「輸血」變「造血」。

(何彬、姚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bBwGW8BMH2_cNUgSq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