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
最新消息,新冠疫情確診人數超兩萬人。近日,WHO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部分地方政府再次延遲開工時間,影響整體產需。
二、點評:
1、短期:
新冠疫情下疊加節後消費淡季,整體需求低迷,價格承壓。我們從消費主體進行考慮:
1)家庭消費方面:由於節後需求淡季到來,家庭消費量出現季節性減少;
2)集團消費方面,截止1月31日,除北京與四川外,各省份企業、學校均推遲復工開學,短期團膳食堂消費降低已成定局;
3)餐飲消費方面,出於防控疫情需要,春節期間聚餐減少,同時節後疫情仍在短期內持續,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預計外出聚餐消費有限。
此外在流通環節,疫情發生之後,市區與農村紛紛封城封路,這些措施有效阻斷了人員流動,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運輸;此外活禽市場關閉對禽的銷售影響更為明顯。綜合供需兩方面來看,由於節後季節性淡季因此後續出欄量減少,而在家庭消費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預計豬價有望維持穩定;雞價會受活禽市場關閉導致黃雞屠宰銷售,從而影響整體雞價,雞價短期面臨一定的回調壓力。區域影響來看,銷區價格有望高企,相應所在地公司將會受益。
2、中期:
此次疫情對動物蛋白的稀缺程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超級動物蛋白超級周期將延續。需求方面,隨著疫情穩定後,餐飲業可能迎來一定時段的報復性消費,帶動肉類需求增加,未來整體動物蛋白價格有望報復性上升。供給方面,此次疫情對生產和補欄進程已經產生影響,由於飼料和運輸等問題,目前已經對養殖效率也產生影響,同時豬肉替代品方面,禽肉和禽蛋供給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後期動物蛋白有效供給不足,此次疫情影響後,超級動物蛋白超級周期長度有望超預期。
3、長期:
具有管理優勢的企業將從中受益,龍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此次新冠疫情仍將推動規模化比例提升。一方面,規模化比例提升後,有助於加強畜禽移動監管和防疫,減少人畜之間的感染。另一方面,規模化企業抗風險能力強,可以有效保障生產和銷售,整體資金鍊和物料都能保證平穩運行,利好龍頭企業。
三、總結:
因為疫情的到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疫情已成為當下影響行情走向至關重要的因素。目前正月十五前後是疫情防控的一個關鍵時間點,雖然屠宰環節開工受阻影響供給端,但團膳、餐飲渠道等需求端同樣也受出行管控等因素處於弱勢格局,短期內行情變化可能不會大。
但具體影響時間仍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短則或一個月左右,長則2-3個月。綜合分析來看,一句話概括對行情走勢的影響:短無擾,長堪憂。
如果說前幾天行業人士的呼籲,讓在政策層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放寬,但個人認為當下企業復工面臨的最大最核心的問題可能是人員到崗率低的情況,一方面本地人會擔心防控感染問題,另一方面如果非本地人員,按一些地方的要求回到當地後應隔離14天,那麼這種情況下,即便政府同意復工,實際效果又會如何呢?屠宰開工率低,上游養殖積壓日趨嚴重,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當下補欄積極性又十分的低迷,實在堪憂!多災多難的家禽業,甚至有人感嘆:下輩子再不做家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