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聚集地,開放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落實《外商投資法》方面,儘快通過一些突破性、引領性的配套性改革舉措,率先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為其他省份的治理提供經驗借鑑。
當前,疫情對企業復工復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波及部分在華外資企業。短期看,加強疫情期間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實施,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有針對性地解決外資企業疫情期間及後續實際困難,對保持當前經濟穩定,實現「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長期看,實施好外商投資法以及配套法規,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更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黨的第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了「時間表」。其中特別提出,健全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可見,健全外商投資制度和服務體系,改善營商環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2020年1月1日,全國人大頒布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備受外界矚目。與此同時,國務院《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制定《外商投資信息報告辦法》也於當日落地實施。在同一個時間節點,圍繞「外商投資」自上而下的立法互動,格外引人注目且並不多見。
從這個意義上講,2020年可謂是我國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完善實施的「元年」。商務部日前還專門頒布了《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外資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幫助外資企業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後續更應考慮以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實施為契機和路徑之一,推進在外商投資經營方面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以營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營商環境。
首先,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的建設和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在經濟治理理念方面的轉變。
傳統上,針對外商投資,主管部門更關心的是引入後的「投資管理」,甚至希望外資「為我所用」。而從最新頒布的《外商投資法》的結構體例來看,則更強調「投資促進」和「投資保護」。例如,要求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為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提供相關諮詢和服務;按照便利、高效、透明的原則,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政務服務,進一步提高外商投資服務水平;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無疑,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的實施,將有效帶動外資領域治理理念的轉變,進一步要求政府部門深化簡政放權、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改善營商環境。治理理念由「管理為導向」向「服務為導向」轉變,具體實踐中部分行政人員需要「放下公文包、背上雙肩包」,成為服務外商投資企業的「店小二」。當前疫情期間,更需要做好外資企業的困難摸底,做好對接服務,尤其是加強外資大項目的服務保障工作。
其次,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的建設和實施,其本身就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商投資法》和《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明確提出「國家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簡言之,對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給予國民待遇,這使得外商可以投資的領域得到了極大拓展。隨著「負面清單」制度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法不禁止則可為」將成為投資許可的一般準則。此外,《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要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資金安排、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依法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以往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可能往往首先關注到內資企業,新的法律實施後,外商投資者將成為受關注的對象,需要被納入到政府日常政策的考慮範圍內。例如,疫情期間,在華外籍員工及家屬可能遇到更多生活上的不便,需要切實關心。
再次,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的建設和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的國際化水平。
隨著投資領域的拓寬深化和市場主體範圍擴大,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將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的國際化水平。例如,《外商投資法》要求進一步加強投資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建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進行安全審查,這些都將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的國際化水平。就地方層面而言,以上海為例,上海市政府制定了《關於本市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與國際通行規則對接,全面提升開放水平;建立完善外商投資促進工作機制,建設投促項目信息庫、投資促進活動庫和投促項目資源庫,完善海外投資促進網絡,全面構建外商投資促進服務體系;建立外商投資促進服務平台以及推出「投資上海地圖」等。上述諸多舉措,都將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國家治理體系的國際化水平。
最後,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的建設和實施,將進一步考驗並提升國家治理的透明度。
新施行的《外商投資法》提出國家實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要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推進標準制定、修訂的全過程信息公開;要求負責實施許可的主管部門優化審批服務、提高審批效率;政府部門在制定與外商投資有關的法律和文件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召開座談會、論證會以及聽證會;縣級以上政府建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等。當前,中國要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對國家治理的透明度提出新的考驗。例如,在當前疫情期間,針對一些重要的政策發布,還應該考慮中英文等多種語言版本,以便外國投資者能夠快速、直接地了解和把握政策。
疫情的突如其來,使得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步伐顯得更加迫切。面對疫情影響,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對中國實施貿易限制;中國也在世貿組織呼籲各成員避免過度反應,人為製造貿易壁壘。在投資領域,則需要我們加快理解好、實施好外商投資法以及相關配套法規,加快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讓在華企業安居樂業。
與此同時,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在加快落地實施《外商投資法》,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上海有條件繼續扮演先行先試的獨特角色。此前,為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圍繞國家層面外商投資法律體系,上海市制定了《意見》、《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此外,《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徵求意見稿)》、《上海市全面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也正在積極研究制定中。
疫情期間,上海特別出台《關於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內外企業一視同仁,體現出與國際水準相一致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聚集地,開放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落實《外商投資法》方面,儘快通過一些突破性、引領性的配套性改革舉措,率先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為其他省份的治理提供經驗借鑑,在當前面臨疫情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儘快有所作為,有所創新,顯得尤其重要且緊迫。
(彭德雷系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臨港-華理自貿區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閻海峰系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臨港-華理自貿區創新研究院院長)
《中國企業報》匠心推出:《中國企業智庫》(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每周一期,適合地方政府、園區管委會、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訂閱。歡迎電話、郵件或微信諮詢。
《中國企業報》是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管主辦,以企業和企業家為報道對象的中央級媒體,是國務院國資委系統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平台,是服務地方經濟、產業園區招商、特色小鎮建設和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的專業型智庫型融媒體。
《中國企業智庫》(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是《中國企業報》旗下的電子出版物,由《中國企業報》專業團隊編輯出版,通過對國內外營商環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長期跟蹤,對營商環境信息分門別類提煉匯總,為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價值」的營商環境動態信息。《中國企業智庫》(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適合地方政府、園區管委會、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訂閱。
《中國企業智庫》(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的內容分為【調研】【政策】【訪談】【案列】四大板塊,內容廣泛、信息豐富、具有深度。
《調研》欄目,即時呈現由《中國企業報》集團組織的34個調研組在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採訪調研和產業服務的最新成果;
《政策》欄目,分為宏觀政策和地方政策。宏觀政策層面,邀請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深入解讀國家各部委發布的有關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政策。地方政策層面,及時梳理全國各省、市、區以及園區有關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信息,並根據用戶需求,再細分為投資環境、發展環境、人才環境、政務環境、環保環境和法治環境等多個專題,實行定製化服務;
《訪談》欄目,地市、司局級以上領導和知名專家關於營商環境的講話、演講和訪談;
《案例》欄目,以園區招商、小鎮建設為切入點,及時報道各地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包括政府服務、管理、人才、稅收等方面。
周刊不僅提供PDF文件,還將為訂戶提供豐富的音頻、視頻形式的內容。
《中國企業智庫》(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每年訂閱價格9800元(自訂閱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周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周刊中添加單位定製名稱和LOGO的服務,適合以單位名義直接快印成紙質版分發至各科室,也可通過手機閱讀。
—— —— 訂戶權益 —— ——融媒體周刊一經訂閱,訂閱單位即享有如下權益:
1、贈送同期《中國企業報》紙質版一份。
2、融媒體周刊不定期免費刊登訂閱單位介紹及企業動態信息。
3、訂閱單位可不定期向融媒體周刊供稿,周刊編輯部根據稿件質量擇優刊登,並選擇優秀稿件在《中國企業報》全媒體進行刊發報道。以上稿件一經採用,按相應標準給予稿酬。
4、訂閱單位有權免費參加由《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沙龍、論壇等會議活動,並優先推薦參與《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評選及榜單發布。
5、訂閱單位在《中國企業報》上發布廣告,享有優惠政策。
訂閱熱線:13683180392
聯繫人:康女士,耿女士
郵箱:zhiku@zqcn.com.cn
【匯款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車公莊支行
單位帳號:10282000000248270
融媒體周刊訂閱
中國企業報獨家首發:
宋志平,講述人生和做企業的三個基點——學習、創新、責任。
共3.5萬字,十次連載。
敬請持續關注。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攻堅戰優秀故事展播」活動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企業防疫法律知識競賽的通知
·關於開展「全國防疫攻堅戰最佳惠企金融機構」評選的通知
為了進一步貫徹中央的新指示新要求,更好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推出《企業抗疫復產典型事跡》專欄,系列宣傳報道抗疫復產中企業和企業家的突出貢獻,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的優秀事跡,展現他們的決心與勇氣、作為與擔當。
本文選自第一財經。編輯: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台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