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存在,除了各種非常精巧、自然又神奇的器官之外,血液也是非常富有魔力的一種物質。血液的存在就好比人類社會當中的石油,它承載著為人體輸送營養、運送垃圾和延續生命的重要作用。但是其本身也存在非常大的特殊性。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我們都知道人類在輸入血液的時候必須與自己的血型相匹配,否則極容易發生排斥反應導致人體出現生命危險。
所以,不管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是在某些影視劇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人類受傷害後因為缺血或血型不相符所導致的死亡事件。尤其是在類似於我們國家這樣的人口大國,對於血液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
很多人走在某些城市的街頭,特別是在一些比較有紀念性的節日期間,經常能夠看到義務獻血車的出現。很多人肯定也曾經獻過血。但是即便如此,因為醫療條件不平衡、地區偏遠等其他原因,每年還是會有很多病患因為血液問題失去生命。
但是未來這種情況估計會很快消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造血液即將來臨了。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國防醫學院研究的人造血液已經成功的在動物身上實驗成功,未來這種血液產品將會很快的被推廣到人體實驗階段。
那麼這種所謂的人造血液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呢?其又具備哪些核心科技呢?據了解,這種人造血液利用了人造血小本和人造紅細胞合成的。這種血液製品具有很多區別於人類血液的優點。
首先,人造血液在使用時不需要區分血型,可以及時輸入人體。日本科學家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論證發現,其所研發的人造血液能夠適應目前人類的所有血型,並且在動物身上進行長時間的測驗之後並沒有發現出現血液凝固的現象。目前這一血液產品將很快進入人體實驗階段,如果驗證成功的話將會是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其實,血液製品可以有更長的保存期限。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血液保存的期限大概為三周,過期即會發生質變。但是這種人造血液製品在特定場合的保存時間可以達到一年,這就大大降低了對於人類血液的依賴,可以更好的為病患及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血液,從而挽救他們的生命。
實際上,人造血液這一概念並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上個世紀80年代初人造血液就被提出來,只不過由於技術問題遲遲無法製造出真正滿足人類身體需要的血液製品。若干年以前,上海曾經有醫院嘗試過人造血液的輸入,並且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輸入人造血液的同時必須同步輸入一定比例的人類血液,也就是說當時的人造血液還不能完全達到替代人類血液的水平。
如果這種技術可以通過人體實驗驗證並得到廣泛的推廣,那麼相信在未來由於血液流失或血型不匹配所導致的人類疾病將會大大減少。這對全人類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福音。
即便如此,對於這種人造血液我們還應該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畢竟血液植入人體之後,是否存在某種潛藏的風險現在還不得而知。血型不匹配所導致的血液凝固只是會立即顯現的一種風險,至於其後續是不是會存在某種長時間隱藏的風險,這個還需要醫學科技人員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後予以判斷。
伴隨著人造血液的出現,相信未來會出現很多跟人本身有關的黑科技。人類的身體健康和壽命,將會因為科技的發展而得到很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