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養花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把養花作為一項事業來開始的花友們就很難過了,因為秋天到了之後萬物凋零,家中一些盆栽就會出現爛根、黃葉、生長遲緩的症狀。針對這些花卉植物,其實想要養好也不難,主要是你要避開一些養花過程中形成的壞習慣,不然養一盆死一盆。
1、喝剩的水隨手倒在花盆裡
想必有不少的花友為了節省乾淨的水,直接把將淘米水,黃豆水或者是一些生活廢水倒到花盆中,這樣導致花土中產生了大量的積水、積肥,從而引起了植物爛根和各種病病蟲害滋生。
建議大家將這些生活廢水收集在一起,可以密封發酵上一段時間,之後再定期隔一段時間,澆到花土中,既能夠節約用水,同時也能夠起到肥土的效果。
2、 使用普通的園區土做基土
有些人養花直接使用室外的一些園區土作為養花的土壤,但是這些土壤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板結。因為這些土壤一般是要呈現了粘性,而且本身也不夠肥沃。
建議大家可以在室外選擇一些腐葉土,帶回家消毒之后里面混合上一些河沙或者是赤玉土攪拌均勻之後,用做養花,既能疏鬆透氣又能夠保證營養充足。
3、來回搬動花盆
在南方地區四季溫暖如春,很多人就選將花草植物放在室外養護。但是,等到了北方地區一年四季分明。一旦遇到了極端天氣,就需要來回的不停的將花草搬到室內或是搬回室外,這樣來回的搬動對植物根部傷害非常大,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黃葉、爛根的症狀。
所以,針對這種現象,建議大家直接將花草植物放在室內窗台上,能夠滿足觀賞需求,同時也可以在光照過強的時候,關上玻璃,減弱光照;另外,在比較寒冷的冬季也可以通過關上玻璃來抵禦外界的寒流,有效的滿足植物生長對於光照的需求。
4、定時定量澆水
很多人澆花都是喜歡定期定量的,這樣比較省事。但是事先沒有了解一下土壤的乾濕狀況,就隨意的澆水,非常容易引起積水或者是土壤過於乾旱,這兩者都不利於植物的正常生長。
所以,我們每次澆水之前一定要檢查一下土壤的乾濕狀況,看看植物根部是否出現發黑的症狀,若是土壤乾燥泛白,扒下土壤看看下面2厘米的深處沒有水跡了就要立刻澆水。
5、換盆不合時宜
植物的生長對土壤的消耗非常大,所以我們每年都要更換一次土壤,但是更換土壤的時機,最好是在春秋時節。但是也一定要避開植物的花期。在植物開花的時候,就不要換盆換土了,以免影響到後續的開花品質,以免導致一些開花植物遲遲的不開花或者是花苞提前脫落。
6、對所養的植物生長習性不夠了解
養花就一定要對其生長的習性了解頗深,要知道它喜歡乾旱的環境還是潮濕的環境,喜陽還是喜陰等等,只要了解生長習性,就能夠順著"脾氣"輕易的養爆滿盆。
(圖片由網友養花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