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晴雯:有刺的玫瑰,怎不知保護好自己?

2019-09-27     尼古拉斯憶心


晴雯判詞: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命運,浮浮沉沉

晴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賈寶玉身邊的大丫鬟之一。

短暫的十六年人生,她在命運的漩渦里起起伏伏。

十歲之前,她命若浮塵,漂泊流浪,不知父母在何處,不知故鄉在何方,後來亦不知被拐賣幾遭,終被賣到賈府的奴僕賴大家為奴。

賴嬤嬤常帶著她去見賈母,賈母見她伶俐標緻,十分喜愛,賴嬤嬤便順水推舟,把她孝敬給了賈母。

賈母調教出的孩子個個有靈性,包括手下的丫鬟。晴雯這丫頭,越長越出色,千伶百俐,風流靈巧,賈母把她賜給最疼愛的孫子寶玉。

人生這步棋走到這裡,可謂是峰迴路轉,初見得柳暗花明。可是,短暫的賭局尚有讓人大跌眼球的逆轉,更何況漫長的人生路?

來到寶玉身邊的晴雯,靈動、活潑、純真、充滿青春的朝氣。「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這一回,于晴雯而言,爭回了自尊,讓寶玉明白:人的尊嚴勝於物的價值。於寶玉而言,頗有「烽火戲諸侯」的感覺:珍愛你,便寵著你。

這麼肆無忌憚的寵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一方面晴雯性格更加張揚,另一方面招來周邊人的忌恨。就這樣,晴雯的人生路越走越窄,直到最後,山窮水盡。


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況下,把她從炕上拉下來,硬給攆了出去。是夜,睛雯直著脖子叫了一夜的「娘」,悽慘地死去。

晴雯的死,屬於性格悲劇。

從被主子們寵愛到四面淒風冷雨,晴雯為「性格決定命運」做了最好的註腳。


愛情,不問歸路

晴雯就像大部分女孩少年時一樣:驕傲、單純、尖利、任情、任性、沒功利心……她的優點和缺點是一棵樹上的並蒂花,交織共生。

在愛情中,這種性格表現得格外分明。

整個賈府,她眼中只有一個寶玉,其他人都如同虛設。寶玉給林妹妹傳書信,她當使者;寶玉把衣服弄破了,她捨命來補;寶玉要被賈政問學了,她編謊言掩飾……

少年人的愛情有時是以講義氣的狀態存在的。晴雯就像是寶玉的一個鐵哥們,鐵得不分彼此,鐵得忘卻身份。她和寶玉是一類人,卻不是一個等級的人,她硬是把怡紅院當成了自己的家,硬是把自己當成了家的主人,她太相信和寶玉的情感強度了。

倒不是說情感這東西不可依賴,有時候它基本上是人生存的全部意義,可是,情感又是那麼脆弱的一個東西,全身心地靠上去,不就像靠在了一棵稻草上?

正是對寶玉這份情感的確信,讓晴雯以足夠的安全感生機勃勃地在怡紅院生長著。她的放肆、她的張狂、她的驕傲不在於憑藉長得好、也不在於手工做得好,而是對情的確信。

對未來,她沒長遠的算計。她認為,大家橫豎是在一起的,她只知道對寶玉好,狠狠地好,卻從未想過這份情在現實中會走向何處。和襲人的步步為營相比,她簡直是蒙著眼過日子。

愛就愛了,管他什么姨娘身份?她要的是愛情中的一顆心和自己的一份尊嚴。

憑著一腔孤勇,她在愛情中奮不顧身。掙命補「雀金裘」已經夠感動人心了,臨死前那一番披肝瀝膽的傾訴更是讓人震撼,待到將兩根蔥管一樣的指甲鉸下贈送寶玉時,就更不能不讓人動容:如此以生命全部力量迸發出的愛,是何等的厚重!

她的愛是火山,哪怕自己化成灰燼,也要燃燒那一刻的轟轟烈烈。

塵世中的我們,常常渴望遇到浴火焚燒的愛,卻又怕被愛灼傷了心。

殊不知,待年華逝去,也會有一紙空白的傷感與追悔?

晴雯在臨終之時,說這麼一句:「今日既已耽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當日也另有個道理。」

如果時光可以重來,不知晴雯另一個道理是什麼呢?她會像襲人一樣孜孜不倦謀求姨娘的位置嗎?

很多時候,我們的後悔源於悲痛的後果擺在我們面前,但假若時光重來,一樣的性格還是要走一樣的路一樣的橋。


處事,不容蒙塵

處理墜兒一事可見晴雯黑白分明的性格。

怡紅院的墜兒偷了平兒的蝦須鐲,考慮到寶玉的面子,平兒私下找了麝月,要把此事悄無生息地壓下來。

沒想到,平兒和麝月的談話被寶玉聽到了,他沒心沒肺地告訴了「爆炭」晴雯。

此時,晴雯尚在病中,一聽此事,蛾眉倒蹙,鳳眼圓睜。待寶玉一離開,她立刻喊來墜兒,向枕邊取了一丈青(一種兼帶挖耳的細長的簪子),向墜兒手上亂戳,邊戳邊罵:

「要這爪子做什麼!拈不得針,拿不動線,只會偷嘴吃……不如戳爛了。」墜兒疼的亂哭亂喊。

接下來,晴雯又借寶玉之名,把墜兒攆出了怡紅院。

至於這麼兇狠嗎?且不說晴雯尚在病中,也不說真正執事的襲人尚未歸來,更不必說她和墜兒本就是同一階層的小人物,只論一論賈府中的主子階層,也少有這樣刻薄待下人的。晴雯,橫插的是哪一刀,值得為此大動干戈?

這時的晴雯,就像是一個小學生班長,發現有同學在偷班級東西,她的心中立刻溢滿了正義感。她為班級出現了這樣的敗類而羞恥,甚至來不及等老師處理,她就把這個偷東西的同學給處置了。

在這方面,晴雯和襲人、平兒都相差甚遠。襲人對於誤闖到寶二爺床上的鄉村老太太劉姥姥,也是平和地寬慰。換成晴雯,豈不大吵大嚷嗎?

平兒更不用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理念在她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而晴雯,有這樣的處世智慧嗎?


倒不是說晴雯有多壞,這世上有一種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如林妹妹;而晴雯壓根就不知世故,她聰明而不精明,走心而不走腦,

像是一個孩子看世界,她眼裡是黑白分明的,心底是清澈透明的,容不得一粒沙子存在。

歷經世事滄桑的人都會懂得,世界其實是混沌一片的,什麼污濁色彩都有!

人都是在成長中慢慢修正自己的觀念。經歷世事多了,就知道哪些是可以體諒的,哪些是必須懲罰的,晴雯太年輕,她死的時候才十六歲,哪裡懂得這些啊。


待人,目無下塵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有著自為清高的驕傲。因為寶玉的寵愛,又有些驕縱和任性。心比天高的時候,便目無下塵了。

對於一心想攀高枝的小紅,她連諷刺帶挖苦,「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枝去了,把我們不放在眼裡。」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瞧不起攀附權勢的人?可是,我們會理解,會緘口不言。

對於怡紅院裡的小丫鬟,打罵是晴雯的常態。她嫌丫鬟們懶,罵道:「明兒我好了,一個一個的才揭你們的皮呢!」小丫鬟們陪寶玉讀書,睏了,晴雯又罵:「再這樣,我拿針戳給你們兩下子。」小丫鬟因為打盹頭撞到牆壁上,還以為是晴雯打了她,哭著說:「好姐姐!我再不敢了。」

自己出身極為貧寒孤苦,又不能同情和自己一樣起點的小丫鬟們。在這方面,晴雯確實沒有做到推己及人。

對於和她地位相當的襲人,晴雯毫不留情面地當面說出她和寶玉的雲雨之事,並且罵其「西洋哈巴狗」。這到底是看不上襲人的奴性,還是在含酸吃醋呢?這麼罵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姐妹是傷感情的,並且有人格侮辱的成分在內。

對於比她地位高的小姐、太太,晴雯也沒有謹慎靠攏的心思。

寶釵來了怡紅院,她抱怨:「有事沒事跑來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不得睡覺。」這邊寶釵剛走,黛玉來了,晴雯又使性子說:「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准放人進來呢。」把我們的林妹妹氣得怔在門外,悲悲戚戚嗚咽起來,驚動了花魂和鳥魂。

在王夫人面前,晴雯也不懂舉止收斂,王夫人對她的印象就是「在那裡罵小丫頭,我的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

得罪小姐,小姐不計較;得罪小丫頭,丫頭不敢怎麼樣;晴雯最不該得罪的就是一群老嬤嬤們。

莫要小看這群人的力量,平日裡可能他們微若塵埃,但一旦聯合起來,便能形成漫天塵土將人埋沒。


小說中交代,晴雯是因為「王善保家的趁勢告倒了晴雯,本處有人和園中不睦的,也就隨機趁便下了些話。」這正應了判詞中所言:「壽夭多因誹謗生」。

待到晴雯被驅趕之時,那些老婆子們都笑著說:「阿彌陀佛!今日天睜了眼睛了。把這一個禍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凈些。」牆倒眾人推,正是這群老婆子,在晴雯被攆的關鍵時刻狠狠踹上了幾腳。


多情公子空牽念

很顯然,曹公是珍愛晴雯這個姑娘的,哪怕她身上有那麼多的缺點。

晴雯像是一面鏡子,讓寶玉回看到自己的青春,那麼任性自然、漏洞百出的晴雯可不就是寶玉自己?那麼熾烈的真摯的情感,人生中還能有幾次?

長大了,成熟了,沒有稜角了,懂得妥協了,可是何處尋找放蕩不羈的青春?何處能覓義無反顧的真情?

然而,晴雯的真性情固然值得欣賞,她的個性若放在今天,也註定是悲劇。

作家馬德曾經說過:「你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須有刺。」

無疑,晴雯是一支美麗有刺的玫瑰,可是,玫瑰長刺不是為了扎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晴雯卻恰恰相反,她的美貌、才華、口才都沒有轉化為保護自己的武器。

晴雯最致命的問題正如判詞所言:「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簡言之,定位不准。她驕傲地把自己當成怡紅院裡的大小姐,享受著貴族的待遇,看不上比她地位高的領導,刻薄著地位比她低的下人,不肯有半點的妥協。

一個人,心可以比天高,但是一定要讓自己先成為這個社會的強者,比如你的才華足以支撐你離開體制內的生活。想一想晴雯離開賈府後在哥嫂家的命運就會明白:除了賈府,她真的沒有容身之地。

不能清楚地認識自我和周邊的環境,註定了晴雯即使有再多才華,也要埋沒在沒有未來的路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CBBdG0BJleJMoPMM4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