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好久的郭敬明,最近和沙溢一起上了熱搜。
兩人為《演員請到位》拍攝了一組宣傳片《聽見》,流出的視頻中,沙溢出色的表現直接把郭敬明演哭。
我也看了視頻,裡面沙溢的表演可圈可點,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看出這是一個成熟的好演員。
很多人,紛紛稱讚沙溢的演技,說他演什麼像什麼。
對於沙溢的表演,絕對可以打一個高分。可是透過這段幾分鐘的視頻畫面,我卻從中看到很多婚姻都有的病態:
有一種指責,無處不在!
視頻中,沙溢扮演一位剛回家的丈夫,一進門,看到香蕉已經黑了。
於是走到廚房,對著裡面正在做飯的妻子開始指責:「香蕉都黑了,為什麼不把它扔掉?」
問完之後,發現妻子一言不發,繼續保持同樣的姿勢切菜。
丈夫看妻子沒有反應,火冒三丈,語氣也提高了好幾個分貝,繼續指責:
「你到底關不關心這個家?你到底關不關心我?」
可是,妻子依然不說話,依然保持同樣的姿勢切菜。
無奈心寒的丈夫,一個人走向沙發坐下,說出了以下的話:
「咱離了吧。房子給你,我什麼都不要!」
這時,畫面中的女主將晚餐準備好之後,坐在沙發上終於開口講話了:
「剛才聽歌呢,你什麼時候進門我都不知道。」
丈夫覺得這根本就是妻子的一句謊言,就問了一句:「聽的什麼歌?」
妻子用手輕輕划過手機的螢幕,一首《最浪漫的事》開始在餐桌周圍縈繞。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慢慢聊·······」
兩個人的表情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妻子一邊吃著晚餐,臉上悄悄流下兩行淚水;沙溢扮演的丈夫,臉上的表情也從憤怒、失望慢慢向懊悔和懷念轉變。
妻子真的沒聽到丈夫的問話嗎?顯然不是,她只是換了一種更有愛的方式交流溝通。
這個故事,沒有展示結尾。不過看到這裡,我們大概也能猜到結局。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畫面是不是很熟悉?
兩個人的世界中,一方永遠看不到另一方的優點,稍有不順,就開始漫天鋪地的指責。
他們總是喜歡將發泄不滿、抱怨、憤怒的情緒當做是溝通。
很多人看了視頻後,都覺得就為了一根發黑的香蕉,男主至於這樣嗎?
難道自己不能拿起來丟掉嗎?非要到老婆面前指責一番,顯得自己多麼關心這個家?
其實,何止是一根香蕉的問題,婚姻中很多夫妻每天為了更小的事情互相指責。
比如有位朋友家裡要招待客人,突然發現少了一樣配菜,老公就囑咐老婆去菜場買新鮮的蔬菜。
結果,就因為老婆帶回來的菜有幾片發黃的葉子,從洗菜、炒菜一直到飯桌上,老公都不依不饒。
指責她的做事態度、聽力水平,甚至連她家裡人也順帶教育了一番。
忍無可忍的朋友,等客人走後,狠狠發了一頓脾氣,最後還驚動了雙方父母。
家,是一個講愛的港灣,不是一個講道理的談判所。
你的寬容和體貼,才能維持一個美滿的婚姻。
這一點上,錢鍾書和太太楊絳的愛情故事就值得我們借鑑。
錢鍾書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可是生活中卻像是一個經常犯錯的孩子。
楊絳在《我們仨》中這樣寫到:
在我住院期間,鍾書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後他又做壞事了,把檯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他感激之餘,對我說的「不要緊」深信不疑。我住產院時他做的種種「壞事」,我回寓後,真的全都修好。
所以,當楊絳出院時,錢家人眼中的「大阿官」,居然親自給老婆燉雞、盛飯,還端到了面前。
面對錢鍾書這種屢屢犯錯的習慣,楊絳作為妻子沒有絲毫的指責,回報丈夫的都是一次次的包容,所以,才有了這段後人羨慕的愛情神話。
試想,如果這種事情放到普通家庭,如果夫妻一方心胸狹窄、職責不斷,這樣的家裡必然是日日雞飛狗跳吧。
婚姻都沾染著人間的煙火氣,日常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大事,多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一方出現了失誤,另一方一直不依不饒,非要理論出一個對錯來,這樣的婚姻不是過日子,而是耗日子。
耗得時間久了,人心冷了,要麼冷戰,要麼離婚。
遇到問題,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
出了問題,多從對方的安危想一想。
走到一起不容易,誰都不是天生的「冷麵孔」。
你給我一分愛,我也必還你三分情。
少一點指責,多一點諒解,才能相看久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