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我的事業,我所有的東西,我都想自己做主。」
1998年,楊紫6歲。
那時她最愛乾的事,就是拿著家裡那柄玩具寶劍,模仿《還珠格格》里的小燕子。
楊紫從小就想演戲:「想像小燕子一樣上電視,小時候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但那個願望特彆強烈。」
她不知道,多年後的今天,「小雪」這個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小燕子」。
2002年,10歲的楊紫在《孝莊秘史》中飾演小宛如,自此打開了自己的童星之路。
12歲,楊紫受邀出演《女生日記》里的一個小配角。
開機前,她主動跟導演說自己看到這本小說,然後問導演:「我演冉東陽(女主角)行不行。」
試了兩場戲後,導演被逗的哈哈大笑,直接選定楊紫出演這個角色。
同年,拍《少年康熙》的一場淋雨戲時正值冬季,年幼的楊紫跪在片場,被三台大型洒水車從下午6點一直澆到凌晨3點,結束後渾身都失去了知覺。
有主見、知進取、能吃苦,一些成年人都沒有的正向特質,楊紫很小就有。
2004年,《家有兒女》劇組籌拍,大範圍甄選適合的孩子擔當主演。
機靈頑皮的張一山被導演一眼相中,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5年的楊紫,也憑藉紮實的演技在一眾小演員中脫穎而出。
出乎意料的是,這部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講述成長與親情的作品,從2005年首播開始,便以病毒式的傳播速度火遍全國。
憑藉在《家有兒女》中的精彩演繹,楊紫一度爆紅,「國民女兒」的風頭一時無兩。
這部戲之後,楊紫的家人帶著她一起,去拜訪演藝界的前輩宋丹丹。
他們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適不適合走演員這條路。
宋丹丹說:「這個圈子太亂了,你說這麼多漂亮的小女孩,咱長得又不算漂亮……」
沒想到一語成讖,《家有兒女》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人找楊紫演戲,也沒人願意簽下她。
沒有公司,她就跟著爸爸跑劇組,一次次試戲,又一次次被拒絕。
直到2010年,《心術》籌拍。
楊紫飾演的張曉蕾在劇中有一場生孩子的戲,當時她才18歲,因為沒有經歷,演的時候一直很忐忑。
事後,導演和媽媽都誇她演的很真實,她才放下心來。
沒想到劇播出後,引起了很多觀眾的不滿。
他們難以接受記憶中活潑可愛的「小雪」,以一個少婦的形象出現在熒幕前。
這種被標籤化的恐懼,一直縈繞在楊紫的心頭。
她只能暗下決心,一定要拍出一部不一樣的作品,告訴大家「小雪已經長大了」。
遇到《戰長沙》那年,楊紫只有20歲。沒人看好20歲的楊紫。
「大家覺得我不行,我就沒壓力了,可以放開了演。」
拿到劇本的當晚,楊紫連夜看完,對她而言,這是挑戰,也是機會。
「剛進組的第一天拍的還是小女孩兒的戲,第二天就拍懷孕的戲,當時真的有點不適應。」
慶幸的是,《戰長沙》播出後,口碑收視雙豐收,直接拿下了9.2的豆瓣高分。
楊紫也藉此實現了口碑翻盤,直到現在,她飾演的胡湘湘,還是不少觀眾心中的白月光。
經歷過這次成功後,楊紫反而看開了。
「這些年,我好像是在跟自己較真,但在那一刻我會覺得,我戰勝了自己。」
對於童星的標籤,她也有了新的理解:
「因為沒有更好的作品,在大家心裡永遠是小雪。
如果有一天,有一個更好的作品裡在那,大家就不會覺得我是童星了。
所以跟任何人都沒關係,這是我自己的問題。」
《戰長沙》之後,楊紫的境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還是無戲可拍。
好不容易簽到一部戲,卻在開機前一周,被一位更有商業價值的演員替換掉了。
那是影視行業最糟糕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忙著斂財,演技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資本市場對流量的狂熱追捧給楊紫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擺在她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在流量與狹窄的戲路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流量。
2015年,楊紫簽約了歡瑞傳媒。
當時,歡瑞勢頭還不錯。
雖然楊冪另立山頭,但此時的歡瑞手裡握著爆紅的《古劍奇譚》,旗下還有李易峰這樣的流量小生,在流量市場裡仍然占據著一席之地。
2016年,楊紫主演的《歡樂頌》熱播。
因為飾演的角色不太討喜,一些習慣把角色和演員劃等號的觀眾,大罵楊紫「三觀不正」。
同年,《青雲志》播出。
雖然陸雪琪完成度不錯,這部劇卻沒能複製《古劍奇譚》的熱度。
反倒是楊紫,因為在劇中與以往不大相符的形象,深陷整容傳言。
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楊紫說,感覺自己正行走在一場巨大的濃霧中。
2016年,楊紫的一部新劇開拍前,編劇到化妝間找她。
「哎呀,我太喜歡你了,你的《戰長沙》和《大秧歌》都演的太好了。」
楊紫聞言,冒了一身冷汗。
那是她出道的第14年,面對別人的肯定和期待,她還是覺得無所適從。
後來關曉彤拒演《香蜜沉沉燼如霜》,楊紫作為備胎被送上台。
《香蜜》這部劇,一開始並不被眾人看好,直到開播前還被網友稱作「撲街預定」。
倒不是對演員有什麼偏見,而是審美疲勞了。
海報、場景、人設,來來去去都是「緣定三生」的套路。
儘管如此,《香蜜》交出的答卷卻很爭氣。
收視率穩坐第一,同檔期幾乎沒有能對打的。
豆瓣評分7.7,比同年熱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都要高點。
楊紫也終於在一片質疑聲中,為自己正名,打破了觀眾的「顏值迷信」,也讓大家知道流量≠沒演技。
不過,這次的好評聲並未持續很久。
之後的金鷹節投票過程中,一條楊紫數據疑似造假的熱搜,再一次將她推向風口浪尖。
直到獲獎名單公布,謠言才得以澄清。
2019年,《親愛的熱愛的》暑期爆紅;《中餐廳》順利接檔;《烈火英雄》《沉默的證人》實力圈粉……
那些年積攢的污名,楊紫終於用戰績還了回去。
從7歲到27歲,出道20年來,無論是《家有兒女》的小雪,《戰長沙》的胡湘湘,還是《香蜜》中的錦覓,都被楊紫詮釋的深入人心。
演戲這件事,或許需要天賦,但不能因此抹殺演員背後付出的努力。
拍《沉默的證人》時,連張家輝都被楊紫嚇到:
「我們打鬥都是真打,她完全不輸。有一場她被任賢齊摔倒玻璃柜上,整個砸下來,玻璃碎一地,但楊紫還是要求來真的。」
正如楊紫自己所說:「你問我戲演的有多好,我不敢說。但如果你問我夠不夠努力,我敢說我夠努力。」
她一直都在完善著自己的不足,我們卻從不肯承認自己的偏見。
《青簪行》官宣男女主,在男主是吳亦凡的情況下,下場爭番的楊紫依然被網友嘲諷是「番位癌」。
這個嘲點令我百思不解。
讓一個有實力、有態度的演員下場爭一番,這難道不是我們這屆觀眾的悲哀嗎?
《香蜜》《親熱》接連爆紅後,不少人都說「留給楊紫的時間不多了」。
不否認,已經27歲的楊紫,不可能一直演青春偶像劇。
但對現在的楊紫而言,選擇什麼樣的劇本已經不能憑自己的喜好。
背後的團隊、播放的平台、合作的演員以及後期的營銷,這些都是拍攝一部劇所要考量的因素。
演員和劇本,從來就不是單向選擇。
沒有大樹好乘涼的楊紫,也有著自己的身不由己。
可世界有時就是如此荒唐。
同樣是流量明星,有演技的經常被叫嚷著滾出娛樂圈,沒實力的只需要靠刷臉就能被過度包容。
之前楊紫有什么小情緒,都愛發微博。
被嘲的多了,她反倒更洒脫:「微博我現在不發了,就讓大家別亂想亂猜。」
這些小心翼翼,很難說是不是成長的代價。
但正如紫粉所說:
「你以為她是突然出現,其實她是一路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