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孩子叫了一聲阿姨,兩家人在高速上大吵,姑娘:把我叫老了

2020-04-07     都市民生匯

近日,在四川重慶某高速公路上,發生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原來,曾某一家和吳姓兩姐妹原本為朋友關係,當時只是因為曾某家的孩子,叫了吳家妹妹一聲阿姨,就引起了這位年輕女孩的不滿。因此,兩家人發生了爭吵。

據了解,當天高速執法人員在巡邏時,發現一輛白色的越野車停在應急車道上,一對男女在路旁正在爭吵,還有一名女子拖著行李箱在高速路邊行走,非常危險。見此情形,執法人員趕緊上前制止,並詢問情況。了解事情真相後,工作人員感覺真是哭笑不得。

對此,孩子的母親表示,吳家妹妹的年紀比兒子大了有十七八歲,兒子叫她阿姨很正常。但是,被叫阿姨的小吳姑娘卻感覺難以接受,在她看來,自己還年輕,這樣的稱呼明顯把自己叫老了。爭吵過後,因為實在僵持不下,兩個人均拖著行李下了車。執法人員了解情況後,想讓他們上車解決問題,但涉事雙方都很固執,執意不肯上車。無奈之下,批評教育後,執法人員只能分批把他們送到附近的小周收費站,最後,兩家人分道揚鑣。這件事,曾某因隨意占用應急車道,被處以罰款300元,駕照扣3分的處罰,真是花錢買教訓。

這個事件中,一個稱呼引起了爭執,讓原來關係很好的兩家人,陷入僵局。在筆者看來,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對稱呼並沒有太大的概念,可能只是單純覺得小吳姑娘是成年人,所以就叫了阿姨。而這件事,能讓兩家發生矛盾,說到底還是大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欠妥。在這件事上,雙方都應該大度一些,比如被叫阿姨的小吳姑娘,在被叫阿姨以後,如果不願意接受,可以用相對輕鬆的方式化解尷尬。而孩子的家長,此時,看到小吳姑娘的反應時,也應該打一個圓場,提醒孩子不要這麼稱呼。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件事,兩家人因為一點小事,就在高速路上發生爭吵,而且還把車停在了應急車道上,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先不說,這樣的做法,是否違反交通規則,單從安全性考慮,就是考慮欠周的。真不敢想像,當時如果沒有執法人員及時制止,將會發生怎樣的後果。

另外,再說一下引起這件事的稱呼問題。可以說,關於稱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有的人,會根據對方的長相和年齡來稱呼;也的人會根據場合稱呼別人;也有的人對別人的稱呼,完全是出於禮貌和尊重。因此,對於別人怎麼稱呼自己,真的沒有必要太在意。同時,我們在稱呼別人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對於一些比較敏感的人,一定要考慮清楚再稱呼,比如說像上文中的情況。

在我們看來,對於和自己相差17-18歲的人來說,稱呼阿姨和姐姐都不算過份,一般人也都能接受這件事。而文中的小吳姑娘,卻表現得非常介意。對於這種人,一般來說,我們儘量稱呼對方年輕一點,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而對於像上文中提到的小孩子一樣的情況,父母平時的教育、引導很重要。對於一些涉事未深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們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這起事件中的小吳姑娘,未免有點太玻璃心。只是一個小孩子的稱呼,就能讓她放下顏面,揪住不放,只能說她這個人,過於敏感,也沒有同理心。作為一個成年人,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理應持有包容的態度,而這個小吳姑娘卻對此耿耿於懷,實在缺乏胸懷。

據悉,不久前,深圳發生的一起案件,和這件事有很多相似之處。據了解,當地一個劉姓男子,經常因為垃圾存放和一位鄰居發生爭執。有一天,劉姓男子因為實在看不下去鄰居扔在自家門前的垃圾,直接將鄰居家的8歲男孩打傷。這件事,劉姓男子明顯存在過錯,對於一個8歲的孩子,他竟然能痛下毒手,只能說他是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和愛心的人。

大人的錯誤行為,一定會在孩子心裡留下或大或小的陰影。這對於他們以後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一些成年人,把錯誤遷怒到幼小的孩子身上,這種做法是讓人不齒和鄙夷的。

通過以上案件可以看出,在遇到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寬懷大度,學會理解和包容別人。同時,對未成年人,一方面大人要學會引導,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同時,社會也應該多給予他們一些關愛,讓他們能在一個良好的社氛圍中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87XWHEBiuFnsJQVL78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