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沖奶粉總愛多加兩勺,不料讓娃被迫割除一截小腸,家長要重視

2019-12-13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母乳喂養VS奶粉喂養成為一個社會議題,相信大多數寶媽會首選母乳喂養,一些無法進行母乳喂養的寶媽,會因虧欠感而在沖奶粉的時候「用力過度」。

寶寶早產,媽媽想給孩子補充營養,沖奶粉總愛多加兩勺,卻害了娃

寶媽張妍也面臨著這種情況,並因此害了孩子。張妍懷孕以來,身體一直不好。媽媽身體不好,女兒也提早出生了,睡了好幾天保溫箱才能回家,所幸張妍的奶水還是比較充足的,前期對女兒的喂養都沒有問題。

​可是不出幾天,張妍還是受了寒,發了高燒並患上重感冒,原本她堅持不去醫院不吃藥,就是為了堅持給女兒母乳喂養。但身體還是直亮紅燈,吃藥打針後醫生囑咐暫時停止母乳喂養,可以先用奶粉喂養代替。

女兒因為是早產兒,所以身體相對較弱。現在又因為自己生病吃藥,不能給孩子母乳喂養補充營養,張妍更加愧疚了。於是,在沖奶粉的時候都忍不住多加兩勺,沒想到卻害了娃。就這樣喝了幾天,女兒的身體卻出現了問題,高燒不退,不停嘔吐。這可把張妍一家嚇壞了,急忙把孩子帶到醫院。

醫生說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炎,需要馬上動手術切除壞死小腸。雖然手術十分順利,女兒也脫險了,但是張妍看到她那么小一個身體上插著很多管子就心痛和自責。醫生提醒,給孩子沖奶粉注意濃度,避免太濃太淡衝擊孩子尚未發育完全的消化系統,家長要重視。

沖調奶粉還有哪些誤區?

錯誤一:先加奶粉再加水

有些家長一直搞混或者不在意沖奶順序,因此先加奶粉再加水。這不容易控制好奶粉和水的量,導致奶水過濃或者過淡,孩子吃了過濃的容易加重消化和腎臟的負擔,孩子吃了過淡的容易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錯誤二:用開水或礦泉水

用溫度過高的開水沖奶粉不僅會使奶粉中的營養元素缺失,而且會影響孩子吸收。因為用溫度過高的水沖調會產生很多氣泡,孩子喝進去容易脹氣不適。用水溫度最好保持在40~50℃。礦泉水富含營養元素,但是孩子的消化系統還比較脆弱,如果用其沖調奶粉恐怕承受不了過多的營養元素。

錯誤三:喝不完的再加熱

沖調的奶粉喝不完應該處理掉。因為放置2小時以上就會產生很多細菌,如果再放到溫奶器這個細菌會成倍增加,孩子再喝下去對身體不好。而且再溫過的奶營養元素會被破壞,孩子再喝也不能吸收應有的營養。

沖調奶粉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卻藏了不少門道。關心則亂,許多家長因此走進一些誤區,導致孩子病從口入,其實很多時候,育兒更講究科學!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給孩子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你如何看待條件允許卻不給孩子母乳喂養的行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4acAW8BMH2_cNUghG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