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沉迷遊戲,湖北學霸常書傑從北大退學,4年後以高考狀元進清華

2020-06-15   教育思享

原標題:因沉迷遊戲,湖北學霸常書傑從北大退學,4年後以高考狀元進清華

如今, 各種各樣的遊戲充斥在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上。不僅,有些家長喜歡玩遊戲,還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歡玩遊戲。

然而,對於孩子玩遊戲,家長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的認為可以,有的卻堅決反對。多數反對的理由,聚焦在了孩子的年齡上。

但是,實際上,玩遊戲上癮,並非只是小孩子的專利。

曾經,有一位考生, 2015年以湖北省第8名69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成為了許多人羨慕的對象,更是轟動一時。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曾獲北京大學2015年新生獎學金中的高通獎的優秀生,在大三卻被北京大學勸退。

有人不禁要問,這麼優秀的高材生,怎麼會大三被北大勸退,難道是學習能力太差,「高分低能」?

實際上,這位考生之所以被勸退,都是因為遊戲, 因為沉迷遊戲,而荒廢了學業。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為這位考生感到惋惜。

不過,這位考生在離開北大之後,卻並沒有放棄人生,在經歷了這樣的人生之後,也有所明悟。 或許,是現實的當頭棒喝,讓他猛然清醒。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從輝煌到暗淡,他再次揚帆起航,準備高考。

2019年,清華迎來了一個特殊的考生,湖北省理科狀元常書傑,曾經的北大學生。他就是當年 語文132分、數學149分,英語144分,理綜287分,取得高考總分712分優異成績的常書傑。

如此的煥然新生,對於常書傑這樣的學霸來說,顯得如此輕而易舉。

可見對於學霸來說,在遊戲面前同樣能毀掉人生。那麼,普通孩子面對遊戲又當如何?

無疑,常書傑是非常優秀的孩子,他能夠在失敗中再次站起來,但是這樣的成績,卻對於多數人來說,卻非常困難,他的經歷也很難複製。

沉迷遊戲毀學霸,常書傑的成功,其實只是一個特例。

那麼,小時候不玩遊戲的孩子,長大以後,就能夠抵擋住遊戲麼?仔細想想,多數孩子的優秀, 除了天賦之外,更多的是自律能力極強。顯然,常書傑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即便是如此自律的孩子,面對遊戲也可能失去免疫的能力。

但是,在社會處處充滿了遊戲的情況下,杜絕孩子碰觸遊戲,卻也成為了極為困難的事情。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或許家長可以強制孩子不要碰觸遊戲,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這樣的強制卻變得更加困難,這不僅僅是因為社會的發展,更因為孩子在自己的世界內也會接觸到遊戲。

大禹治水在於疏導。

或許,這樣的話同樣適用於當下孩子與遊戲的關係。 學霸不是永恆的榮譽,只有努力才是。如果這樣的問題不早早處理,那麼孩子毀在遊戲上,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常書傑算是幸運的孩子,但是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孩子都會那麼幸運。或許, 有些家長以為可以為孩子選擇充實的學習時間,來消耗孩子多餘的精力。或許這樣的做法,可能對較小的孩子能夠起到作用,但是當孩子漸漸退出家長的視野呢?

因此,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形成學習為主,遊戲次之的關係, 以疏導為主,切莫以為強行斷開遊戲,就能讓孩子萬無一失地忘記遊戲。畢竟神秘引起好奇,只有正確地引導,讓降低遊戲的神秘感,才能讓孩子正視遊戲,才能抵住誘惑,建立學習與遊戲的正確關係。

而經歷退學之後,再次高考的常書傑變得更加低調。祝福這位學霸,在新的學業中,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不負青春,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