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又從每周周展的入選作品中發現了一個攝影高手,她熱衷於用手機拍攝花草與蟲,用微距的畫面記錄下奇妙的微觀世界,用手機就拍到了非常棒的微距照片。
這位攝友便是@愛瑞兒,藉此機會,和她進行了簡單的訪談,也順便分享一些她用手機拍攝微距照片的經驗和心得。
先一起來欣賞@愛瑞兒的拍攝的微距照片
拍攝器材:iPhone xs max+外接微距鏡頭
曾入選周展的優秀作品
拍攝於植物園一組粉粉夢幻世界,紅色的小瓢蟲在粉粉的植物上顯得更靚麗,植物很細小雜亂,連拍方式找了最佳角度追拍。
拍攝於荷塘一組瓢蟲沿荷葉邊快速爬行,豆娘舉著一把荷葉傘。
拍攝於新疆旅遊時酒店外面的小花園,覺得花枝線條美,還有一隻小螞蚱停留,一靜一動,周圍背景不行,所以選擇天空為背景,趴地上拍攝。
濕地公園發現的螳螂很聽話,當我伸出友誼之手它居然爬上手指,在鏡頭下跳起舞來很有喜感。因為手指在微距下有點可怕所以加了雲遮擋,也有騰雲駕霧之感。
拍攝於梅花山的草坪,當時看小花漂亮蹲下來拍小花,想用天空做背景,沒想到蹲下來有了意外的收穫,花背面躲著這個小蟲蟲,等待蟲蟲合適的角度,將花的透明和花上的水珠表現出來。
拍攝於公園湖邊,讓我知道嬌柔的小豆娘天敵是兇惡的牛虻
拍攝於珍珠泉,連拍追逐,一般小瓢蟲到枝葉頂端會展翅高飛,請耐心追趕等待!
拍攝於植物園一組可愛的小豆娘滑稽表演。豆娘一般比較敏感,但這隻看到我的鏡頭立即手舞足蹈起來,煞是可愛。
公園拍攝,文章提到的用意念召喚來的小蝴蝶
拍攝於公園兩個搶鏡頭的小可愛,因為微距鏡頭湊的比較近,這兩個大膽的傢伙爬上鏡頭,並占有了它,幸好我有備用的微距鏡頭記錄下來。
拍攝於新疆,三隻瓢蟲嬉戲,風吹花抖,難以對焦,慣用追拍,一堆照片中篩選一張清楚的,最終花不堪重負三隻齊齊墮崖。
·······························
看完@愛瑞兒 的手機微距作品,我自己是非常欽佩的,因為拍攝微距需要有很強大的耐心去尋找細小的昆蟲,也要非常耐心的去追蹤它們、等待它們安靜下來再拍攝,需要近距離取景和觀察,沒有強大的耐心和毅力是拍不好微距的。所以,其實我基本上不怎麼拍微距,因為缺少足夠的耐心去和小蟲子打交道,微距攝影還是非常欽佩@愛瑞兒。
這次也向 @愛瑞兒 採訪了幾個問題,來看看他的回答:
@楊精坤: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
@愛瑞兒:大家好,我是來自南京的愛瑞兒,自由職業,手機攝影愛好者尤其喜歡微距,目前使用的是iPhone Xs Max,還有外接微距鏡頭。
@楊精坤:學習攝影有多久了,主要有哪些攝影學習的經歷呢?
@愛瑞兒:正式學微距拍攝可能已經快兩年了,以前也因為有興趣拍了一點,後來看到別人的微距作品覺得自然界的昆蟲好奇妙好有趣,然後我也想去找一找去看看是不是真的這樣。開始正式踏上拍攝之路,也就是幾乎天天出去找目標。拍攝經歷就是多看別人的作品,留心微距拍攝的文章,然後多練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自己上網查資料。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楊精坤:平常都是拍微距照片比較多,手機拍微距有哪些優缺點呢?
@愛瑞兒:手機拍微距,我覺得最大優勢是小巧,小傢伙躲在任何的小旮旯里,手機都能很輕鬆的鑽進去拍攝。說實話,我沒有拿相機拍過微距。所以暫時不能比較出優缺點。手機拍微距的缺點,目前只發現傷眼睛,因為還要用手機去做後期,我想相機可能不會有這個方面的問題。
@楊精坤:用手機拍微距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一些創作瓶頸或困難呢?
@愛瑞兒:說創作我覺得暫時還談不上。我覺得我的作品更多的稱之為照片,創作應該是指後期吧,說實話,因為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目標和追求,只是為了把我所見的微觀世界分享給大家,所以談不上創作,後期只是隨心所欲怎麼好看怎麼做,有些畫面很美但背景很亂實在捨不得丟棄只好一律做黑背景。這是小秘密,被逼做後期。拍攝困難有時會遇到太高或遠夠不著只能望而興嘆。
@楊精坤:都說微距攝影比較考驗耐心,你是怎麼保持拍攝的耐心並保持長期的創作呢?
@愛瑞兒 :如何保持耐心,我覺得耐心是因為興趣而保持,興趣又來自於蟲蟲世界給我帶來的新鮮感。因為每天我都能有收穫不同的或有趣或美好的畫面,帶來很多驚喜也學了不少知識。前面我提到只要有興趣且始終堅持,大自然每天都給你製造不同的驚喜,這就是上帝的饋贈,比如今天是兩個瓢蟲明天三個瓢蟲,今天看到牛虻捕食明天是蜻蜓捕食,這些事雖然對大自然來說不是新鮮事,每天都是重複發生,但是對於我來說,只有你不停的出去找才能看到。每天都能看到微觀世界裡的新鮮事,奇妙而有趣。
每天我都會和家人朋友通過朋友圈,分享看到的一切微觀世界裡有趣的事情畫面,分享我的快樂。有朋友經常會說看到我朋友圈覺得很開心也漲知識,我也很高興能給別人帶去快樂,這個分享也是我長期保持這個興趣的原因之一吧。
前面說了談不上創作,因為要分享,所以要將最好的畫面呈現給大家,所以會稍稍後期處理,突出我認為最美的一面展現。對於後期,我想說的是,其實原來我也不太認可後期製作,想要保持照片的真實性,但是當我看到別人的攝影作品我就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覺得沒有後期的稱之為照片,後期處理稱之為攝影作品,就像我們平常是生活妝,上了舞台就需要舞台妝,生活妝比較清新自然,但舞台妝更加光彩奪目,讓人驚艷。
有時候你想表達思想情緒氛圍就需要做點後期創作,因為後期很費眼,所以後期很少做,覺得特別美的有想法的才會花時間處理,所以我更多的是蟲蟲的生活照。
@楊精坤:對於手機微距攝影,能分享一些自己的拍攝經驗和心得嗎?
@愛瑞兒:拍攝微距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首先要有耐心仔細尋找目標,平常我都是到公園,小河邊,有花有草的地方去找這些小昆蟲,名副其實的草上飛。然後要有耐心去拍攝,有些小昆蟲鏡頭一對準他就會躲到葉子後面,然後這時候你就需要耐心的等,等他發現沒有威脅時,他才會慢慢地先露一隻眼,然後再露兩隻眼探頭探腦出來,這個過程你就能逮到有趣的畫面。有時候拍蝴蝶會飛來飛去,也需要耐心等它停留,儘管有時候是白追,特別是追拍瓢蟲展翅的一瞬間等等,都需要你有極大的耐心。
其次手臂要穩,對焦才能清晰,不然追了也是白拍,拍攝時注意呼吸,手臂儘量接近身體,或者找個支撐點輕按快門才會清楚。拍時我會從各個角度去找最佳的背景和構圖,前期拍攝如果背景乾淨純潔的話,會省去後期的很多麻煩。 心得:拍攝這麼長時間我覺得如果一個人長期對某種事情保持興趣且執著,上帝自然會饋贈於你,就像我喜歡這些小昆蟲,然後我出去的時這些小昆蟲會不請自來,有時飛到我身上有時在我想他們時他們就會出現。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拍彼岸花時想這麼漂亮的花要有一隻蝴蝶來就好了,然後它就真的來了而且很乖巧,我當時在朋友圈戲稱我用意念召喚了它。然後還有一次在拍向日葵也是如此,我覺得它們也喜歡我,似乎某種默契呀,當然指可愛的小蟲蟲。有次大蜘蛛也爬到我身上嚇我直跳,很狼狽。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女生夏天拍攝的時候,一定要長衣長褲戴帽子防蟲防蚊文面罩必備,不然女士曬得黑乎乎的那就慘了。
再來看看下面幾張微距作品
是如何拍攝到的
《藍色之戀》
這張照片是在公園水邊的一簇水生植物上拍攝的,當時發現時它們所在之處周圍都是植物,地下還有沼澤爛泥,背景很凌亂,離我還有點距離需要我伸直手臂夠著拍,這樣沒辦法拍好啊,然後我邊拍邊耐心等,也寄希望於後期處理,但又不死心,希望它們能挪個窩,不一會果真它們換了地方,感覺稍稍好一些,於是踩著泥水用手機圍著繞一圈找角度找乾淨背景,還是有各種缺陷,最後我只好蹲下來找天空做背景收穫了滿意的照片。其實蹲下來朝上拍這個角度挺累人的,這次花了我近半個小時,拍了幾十張只為這一張。
《小小搬運工》
這張是在植物園收穫的,有趣的是拍時我根本不知道兩隻小螞蟻是在搬運這個大傢伙,我只是發現這兩隻小螞蟻為何在樹枝上團團轉而不走,當時它們在有一人高的樹枝上,插一句話,拍微距視力一定要好,哈哈,我總能發現很小的蟲蟲。好奇的我舉起手機一探究竟,一陣連拍,才發現原來它們在做搬運工,然後來勁了,又是待了很長時間,因為是舉手拍攝怕不清楚連拍很多照片,收穫這張。拍運動中的蟲蟲,連拍必備。
《絕望》
這是抓拍到的一個有故事的畫面,一隻牛虻本來抓到一隻飛蛾,叼在嘴裡,然後不小心掉了,它伸手想接……落空,爪子遲遲收不回去,內心一定崩潰到極點,這隻有微觀鏡頭下才能看到的畫面,微距的魅力所在。圖一是拍到它嘴裡叼著飛蛾,然後它飛到另一邊枯葉上,我繼續追蹤,圖二是用連拍逮到此畫面,當時我就忍不住大笑起來。
通過上面的對話與作品,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拍攝出一張漂亮的微距照片,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微距拍攝的技巧。作為攝影愛好者@愛瑞兒 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堅持,收穫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優秀學員訪談,希望通過@愛瑞兒的作品和經歷,能夠給攝友們更多拍攝的動力,希望更多的攝友們也可以嘗試微距攝影,用手機拍出精彩的微距世界。
大家有好作品歡迎投稿參加每周的《手機攝影作品周展》,也希望在今後的周展中,能發現更多優秀的攝友。
原創教程
歡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