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街舞》第二季收官了。
經過上一場14進4的激烈角逐,這一期的全國四強battle可以稱得上是神仙打架了。 冠軍總決賽先是兩兩抽籤,分組一出來大家傻了眼。 萬萬沒想到Franklin和AC對陣,他們都是來自易燃裝置戰隊,私底下關係特別親。隊長千璽道破了兩人的battle:斗不起來。
他們之間並沒有敵對感,像是放鬆在玩的一對好朋友,觀眾隔著螢幕都能感受他們的快樂。
而另一邊鎖舞和現代舞的舞王阿K和叶音,一個動作乾脆利落,一個身體像裝了彈簧,大神遇上大神,又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經過「終極不服」環節的四輪斗舞,最終來自修樓梯戰隊的叶音獲得冠軍,為今天夏天最炫最燃的綜藝畫上了一個句號。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一開播,評分9.6,首播當日更是衝上峰值9.7分,打破了國產綜藝的高分紀錄。
無論是總決賽14強的個人秀,還是《這!就是街舞》第二季中的眾多名場面,可以看出為了完成兼具技巧性和觀賞性的街舞比賽,從選手到導師,整個第二季中的每個人都在尋求突破。
主動走出舒適圈,挑戰陌生舞種。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是每位舞者突破自己的第一步。
編舞師Franklin+跳甩手舞的AC此前對古典舞一竅不通,他們組合在一起,乍聽上去有種三個舞種大亂燉的感覺。 介紹這支《左手指月》時,千璽用了一個詞:很美。 舞者一登場,畫面感就出來了。紅白相間的長褂飛袖配上音樂,像是三個從畫卷中走出來的人。
AC利用身形和甩手舞的技巧,擔當整支舞蹈的柔;Franklin則用編舞的優勢,去撫平音樂變化的瞬間,負責表演的新。 動作不拖泥帶水,既悠揚婉轉,又給人乾淨澄澈的清爽。比如這個踢腿,點到為止。
像「彈弦」「流水」這樣的歌詞,都用肢體表達了出來,對音樂的解讀恰到好處。
《左手指月》這首歌節奏變化豐富,快慢迅速切換他們也跟得上。呈現出來的效果雖然是古典的,但柔中帶剛,帥中帶俏,給古風增加了靈動感。
另一支擊中靈魂的舞蹈,無疑就是孫吾空、陳建嚴帶來的《暮光之城》。地板舞者技術強、招數炸,唯獨缺的是一點感情。為此——
孫吾空練形,跪著跳出一身傷; 陳建嚴練意,用眼神傳情。
比賽時三人一亮相,朱潔靜背躺在孫吾空身上,腦袋向下懸空,站在後面的陳建嚴突然起身,有種打開驚悚片的錯覺,觀眾的激情瞬間被點燃。
這支舞蹈像一出舞台劇,兩個BBoy大變身,一個有狼人的野性,一個是邪魅的吸血鬼,神情該狠就狠,非常到位。
他們沒有藉助任何道具,完全用程式感和故事性在展現作品。再加上熟悉的電影配樂,是一波完美又高能的《暮光之城》回憶殺沒錯了
除了努力打破固有的藩籬,這群熱愛舞蹈的人也在不斷地挑戰極限,撕掉標籤。
現在很多人喜歡用一句「我老了」,作為對自己沒有目標和奮鬥慾望的人生總結,但是在街舞的舞台上,沒有人用年齡給自己設坎。 四位導師中,年齡最大的吳建豪和最小的易烊千璽相差22歲,但他們用行動詮釋對舞蹈的熱愛,拒絕被年齡定義。
尤其是總決賽隊長大秀上的韓庚,拿筷子跳蒙古舞,狀態也與之前的嚴謹全然不同。 韓庚原本就是民族舞出身,找回了曾經校園時的練舞感覺,也找回了當初懷揣著熱忱夢想的自己,全程帶著笑容,讓舞蹈傳遞出的歡慶直達每一位觀眾的內心。
選手中不乏很多年齡大、資歷深的選手,如高博、馮正、阿牙這種街舞屆的OG。他們在給新人出謀劃策的同時,也在一次次向年輕一代傳遞街舞的力量。
從身體極限到心理極限,拼搏和超越被舞者們書寫進每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中。
一對一battle中,花椰鼻子磕到地面流血了。音樂沒停,他的舞蹈就不停。
24小時極限創作中,時間緊張到要用分秒計算。隊員們一起堅守在練功房,累了就打地鋪,天一亮立刻爬起來繼續練舞,為了就是讓齊舞更齊,讓表演更出彩。
克服了身體極限,那麼心理極限呢?私底下幽默搞怪的小海是街舞里的前輩,從第一期剛到總決賽,身心的疲憊經常令他在一支舞后需要喘息很久。 累並快樂著,這是他堅持的意義。
范范作為14強里唯一的女選手,挺到了最後的舞台,用一支《花木蘭》證明:成功不分性別。
在這一季節目中,還有很多舞蹈以視覺牽動感觀,顛覆傳統認知:街舞只有吵鬧和燃炸?不,它還可以走心而高級。街道戰時有一位黑馬選手:馬曉龍。和那種噼里啪啦的動作不同,他的舞蹈是寫意的。 個人挑戰賽環節,他選了一首特別的BGM,沒有旋律,只有旁白,音樂一開始他什麼都沒跳,單單只是一個歪頭的動作,就把觀眾代入他的情緒中。
看完他的舞蹈,千璽說自己鼻子都酸了。
這種長在觀眾淚點上的舞,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炸。
記得馬曉龍和金小根的雙人舞結束後,舞台陷入久久的平靜。 《何須問》是馬曉龍的又一次突破,他和金小根以鳥為意象來設計動作,上場時身體形態往那一擺就很搶鏡。
結尾時配合槍響,馬曉龍瞬間到底,另一隻「鳥」顫顫巍巍地飛來舔舐「屍體」,最後也倒在對方的身上,這個的畫面令人震撼、心碎。
從兩隻鳥兒相偎相依,到共赴生死,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有故事,看這段舞時彈幕里都在刷:看哭了。
馬曉龍還和穆童、張婭姝合作了街舞版「人在囧途」。 司機開車玩手機,一車人全部遭殃。發生車禍那一瞬間的定格,觀眾宛如被帶到現場目睹了「慘案」。
驚嘆之餘也警醒了觀看的人,更證明了街舞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也可以被賦予深刻的立意。
通過舞蹈給予觀眾感動和反思,產生共情的效果,這就是對於dancer們實力的最好證明。
《這!就是街舞》2.0的舞台,為觀眾提供了看到舞者們光鮮背後的機會。原來街舞不僅僅是一件釋放快樂的事,其中有傷痛,有挫敗,有看得見的瓶頸也有看不清的未來……可即便是需要在現實中掙扎,背負著養家餬口的壓力,一名真正的舞者身上從不缺少的,仍然是突破自我的成長和持之以恆的努力。
阿K最初跳舞全家反對,三兒當過四年酒吧駐跳,叶音的本職工作是設計師……他們一度因為「只會跳舞」離開舞台,同時也因為對舞蹈的執著,再次回歸釋放舞者的魅力。
因為熱愛,他們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和激情,把街舞當作生活的全部,勇敢地接受挑戰:編舞師搶七斗舞,斗舞型選手鑽研編舞,每個人都在突破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熱愛,不同舞種的舞者勇敢走上這個舞台,讓此前可能對街舞一概不通的我們,從他們的詮釋中讀懂什麼是街舞精神:可以是放蕩不羈的自信,可以是出其不意驚喜連連,更可以是肢體講故事帶來的震撼和感動。
過去,街舞不過是一項圈地自嗨的小眾活動。甚至在上一代人眼中,跳街舞的都是問題少年,個性自由的街頭文化也不能被廣泛接納。
而隨著《這!就是街舞》的爆火,街舞突破圈層,讓不了解的人看到街舞的包容性和可塑性。街舞不只是滾地板、翻跟頭,它還可以和民族風融合,創造出屬於中國式街舞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