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市,歷史悠久現以州為名,歷史上還曾有兩個州名

2019-12-02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古屬百越,秦始皇平定嶺南後納入華夏版圖,因位於古廣信之東而得名,兩宋時曾設廣南東路,明初正式設廣東省,省會為廣州。廣東歷史悠久,自秦朝納入華夏版圖並廣設郡縣以來,經過兩千多年移民、開發不僅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現在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

現在,廣東共有二十一地級市,是我國地級市數量最多的省份,而梅州市就為其一。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廣東、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為廣東省地級市,是廣東僅有的八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足球之鄉」,也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世界客都」之譽。

梅州歷史悠久,秦平嶺南後設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梅州為南海郡東境,秦漢時為龍川、揭陽縣地。西晉時析揭陽縣置海陽縣(今潮安),南朝齊時(公元483年)又析海陽置程鄉縣,今梅州建制自此而始。程鄉設縣初縣域廣大,轄梅縣、蕉嶺、豐順及平遠等地,隸屬於廣州義安郡,縣名為紀念名士程旻而命名。

隋唐時,程鄉縣為潮陽郡、潮州所轄,五代南漢時於程鄉置敬州,此為梅州設州之始,而潮州、梅州自此分設。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宋滅南漢,為避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而改敬州為梅州,「梅州」之名自此而始。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梅州廢而程鄉縣改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年)梅州復設,仍領程鄉一縣,南宋時梅州也曾短暫廢設,梅州被廢期間程鄉縣為潮州所轄。

元朝時期,梅州升為梅州路,為江西行省所轄,程鄉縣為路治所在,後梅州路又降為州,曾改屬潮州路。明朝建立後,梅州廢而程鄉縣隸屬於潮州府,明及清初程鄉縣均為潮州府所轄。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程鄉縣升為直隸州,由雍正親賜州名「嘉應」,「敬州」「梅州」之後又有第三個州名「嘉應州」。

嘉應州領本轄(原程鄉縣地)及興寧、鎮平、平遠、長樂等四縣,合稱「嘉應五屬」,嘉慶時嘉應州曾短暫升為嘉應府,所轄地域未變,僅曾短暫設府治程鄉縣。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改嘉應州為梅州,民國初廢州為縣,梅州廢為梅縣,梅縣之名沿用至今。建國初,梅縣為興梅專區專署駐地,1952年興梅專區撤銷後梅縣先後為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所轄。1965年又於梅縣設梅縣專區,後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梅縣地區為梅州市,梅州為廣東地級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