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發言直指籃球痛點,體教融合廣東先行一步能否成為範例?

2020-05-26   籃球歸之路

原標題:姚明發言直指籃球痛點,體教融合廣東先行一步能否成為範例?

全國「兩會」會議上,姚明建議將適齡體校學員、專業運動員全部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提升專業運動員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在筆者看來,這是他為打通體教結合通道的最大障礙,跨出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姚明自上任以來,一直為發展校園籃球做不懈的努力,有了一定成效。CUBA參加CBA選秀的人數增加了,選秀大會也有聲有色,在全明星大學生球員也有了露臉的機會。但這遠遠不夠,大學生球員在CBA中比例和地位都是偏低的。世界盃失利幾乎痛失奧運會資格之後,大眾對籃球的人才培養機制提出了批評和反思,不少球迷對青訓體校模式是否還能提供優秀人才深表懷疑。但是體校一直都是籃球人才的重要來源,短期內也不可能被校園籃球所取代。而校園籃球目前也只有美國這種商業基礎濃厚才能成功,包括歐洲強隊走的都是專業隊青訓模式。

可能大家在讀書時都對體育課經常被文科借用有著深刻的印象,體校生也被認為是讀書不行肌肉發達的差生才去的地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國人觀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鑒於現狀如此,姚明提出的具體建議包括:鼓勵中小學校與體校加強合作;體校教師進教師編制,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納入教育系統統籌。

這些建議要通過難度不小,就算通過了具體實施也需要很多的細則。廣東在之前已經先行一步,為後來者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做法。

近期,廣東宏遠和廣東省實驗中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實中將成為廣東的人才基地之一,而廣東三隊的教練曲紹斌和帕烏柳斯將長期駐校在課餘對學生進行訓練,也會從中挑選優秀苗子進入梯隊。之前廣東的年青內線徐昕也已經掛靠在實中,如果苗子有潛質可以走職業道路,天賦有限或傷病困擾也可以繼續學業。

這種做法無疑是可以打消不少家長的顧慮,要知道CBA不過是300名球員左右,能打上職業已經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遇上不可預料的傷病很可能前途黯淡想轉行相當困難。如何在職業和學業中找到平衡點,將是未來中國籃球無法避免的課題。

中國籃球現在最大的阻力是基層缺乏優秀教練,不少教練在球員時代只是普通輪換甚至飲水機,自己打球時就基本功不好技術一堆的缺點,退役後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這樣的教練去教小球員,怎能青出於藍呢?

青少年賽事比較少也是水平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在美國NCAA或高中聯賽一年至少要打一百場左右,而國內有三四十場已經算好的。只訓練沒有高水平比賽來實踐,球員在成長期就只能閉門造車。未來姚明如何把高中聯賽、CUBA和青年聯賽整合起來,讓他們成為CBA的人才寶庫,這是需要很長時間打磨的。

願中國的球迷對青少年籃球多點耐心、了解和支持,不要平時連CBA都不看,國家隊輸了除了罵人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