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褲子話題開篇之前,我先來回答一條讀者提問的留言。
這個問題比起一步到位地給出答案,倒不如先來說一下我所知道的5種掛麵做法,以及我是如何在實際中應用到。
具體的名稱可能各家有各家的叫法,不盡相同,因此這裡我會配合圖片來講述,這樣對特點、區分度的呈現應該更清晰明了一些。
第一種做法叫角本台場,也是我們常說的「大寶劍」、「全掛麵」,這種做法在正式度相對較高的場景或取向里會更為常見。
第二種做法叫角台場,同樣偏正式取向,跟角本台場的唯一區別就在於能看到大寶劍是「斷開」的,可以理解為拼接式的大寶劍。
不過兩者的差異幾乎只存在於外觀上的表現,其餘也就角台場的做法會比角本台場能省點料而已。由於我平時不做斷寶劍,這裡就沒有上實拍圖,望見諒哈。
第三種做法叫大貼邊,這種一般多運用於羊絨、羊毛、亞麻、絲麻、絲麻毛混紡的休閒單西上。
第四種做法叫本台場,寶劍的結構會一直延伸至腋下,運用到面料厚重、偏硬一點的秋冬西裝夾克中居多。
第五種做法叫無台場,即「直掛麵」,碰到像絲毛編織、花呢編織、蓮花纖維這種比較特殊、難以完成細節處理的面料時,相對簡單的無台場做法就會是折衷的選擇。
下面是絲麻毛編織面料的特寫。
好了,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這算是區分檔次的一個因素,不過具體還得看實際情況來討論。
比方說如果是偏正式取向的套裝用上無台場(直掛麵)的做法,那確實有刻意省工之嫌;
但若是考慮到會對特殊面料的屬性可能產生影響,那為了將傷害降到最低,採取直掛麵的工藝也可能是無奈之舉。
至於大牌貨的話,普遍就是穿牌子啦,相比起工藝價值,那無疑是對品牌本身的附加價值會更為看重。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覺得回答的不夠好,還請兄弟見諒哈。
咱們還是得從自然說起,我個人覺得現在有些褲子不自然的地方在於,過於強調了褲線的筆直。
為了追求褲線的筆直,加大褲角的寬度,從正面看猶如尖刀般的鋒利;為了保持褲線的穩定也做了翻邊處理,給褲腳加重,走起來可能甩得飛起。
刀鋒褲線與自然形態(右)
看,做得相對自然一點,沒有鋒利無比的褲線,沒有誇張的褲角,相對修身,但是絕對不緊,一停一頓,隱約能看出腿型,我覺得這就是自然的樣子。不刻意去強調某種元素,但是該有的元素一個都不少。
手工西褲
既然這一期的主題是褲子,一定就繞不開手工西褲這個話題。
簡單聊一聊我對手工褲的理解吧,可能更多的人以為面上做了手工就是手工褲,我還聽到過一家店甚至把手工褲定義為「是否做了褲子手拱針和套結」,對此說法我個人是不同意的。
看過我之前講述手工西服上衣的文章都知道,我會把手拱針劃分為以裝飾性為主的手工元素,換句話說,只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而我覺得,褲子是否歸拔到位是我個人對手工褲的判斷標準。
什麼叫歸拔?
規拔就是用熨燙的手法最大限度地改變面料的物理性質,通過反覆的熨燙工序來使面料更貼合臀型。
像穿著西褲上樓梯、走路的時候,歸拔的處理就會減少褲子對臀部的壓迫感,可能這麼說比較抽象,我再用圖片簡單說明一下。
左為圖一,右為圖二
圖一,由於歸拔不到位,褲子後面實際跟屁股接觸的只有一個點(即圖中紅點標識),無論是行走、爬樓梯,受力都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就可能會對臀部造成明顯壓力。
反觀圖二,一條歸拔到位的褲子,褲子後面和屁股的接觸部分,是由多個壓力點所連接而成的一個線面,因此受力能通過面上多個點分散開來,相對來說對臀部的壓迫感自然就會更少。
接下來,我們還是按照手工元素的不同用途,把工藝做法分成兩種取向。
一種是具備實際效用的,像能夠進一步提升褲子的舒適度、增加使用壽命、讓穿著時看起來更加自然等;
而另外一種則是以裝飾性為主,用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穿衣品味,並有能力消費起手工附以產品的更高價值。
- 實用性
1.半腰頭設計
這也是 Napoli 風格中出現過的一種設計,褲子前腰有腰頭,後半部不做腰頭,直接用歸拔工藝把面料拔到腰頭位置,再和前腰頭完成拼接。
2.褲腰裙邊
Napoli 式的褲腰基本都會有小裙邊的設計,隨體活動時的伸展和收合,能夠提供更加舒適的穿著感受。
3.後腰開口
顧名思義,是後腰處會設置一個開口來增加褲子的活動量。
4.表袋設計
表袋可以說是 Napoli 西褲的一個標配了,通常用於洗手後手錶的存放。
5.把襯衫面料當作輔料
這種設計一般用於春夏季的褲子。
不像冬天可能還會秋褲打底,春夏褲裝都是單穿為多,輔料直接與皮膚有長時間的接觸,所以為了提高舒適感,就有了用襯衣料當作輔料一說。
6.紐扣門襟
義大利流派的手工西褲大部分都會做斜裁的紐扣門襟,一般偏休閒取向的做的更多,而商務風格會少一點。
不過我個人商務風格就比較偏愛直裁,畢竟我也沒做延長腰頭。如果是延長腰頭的褲子就適合做斜裁,以平衡兩面的拉力。
直裁式紐扣門襟
- 裝飾性
1.手拱針、套結
這兩種元素在上一期已經介紹過了,這次就來看看褲子上的手拱針元素,更美觀地與套結加固連接起來。
像在那不勒斯享有褲王之名的 Ambrosi,同樣會在褲子的褲腰裙邊下端做手拱針,細節拉滿之餘,也算是其品牌的一個工藝特點。
圖中裙邊下端點狀的針跡就是手拱針做法
2.後兜弧形挖兜
同樣也是採用 3mm 的手工弧形挖兜,兜會呈現一條弧線,也有良好的閉合性
最後再說兩點我認為凡是西褲都應該具備的設計吧,一是前片半里布,做到褲子前片的膝蓋位置,主要目的為了防磨損,保護面料。
而另外就是襠下的墊布,這種菱形的墊襠布,目的依然是提高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畢竟好的面料也嬌貴。
墊襠布
以上就是我關於那不勒斯手工西褲的一些工藝特點介紹,當然,可能各家各派對此都會各有取捨,也不是說所有元素堆砌起來就能篤定是一條好的手工西褲。
但在工藝的運用上,往往需要考慮這條褲子所需要滿足的場景,或是個性化的需求,這樣才能儘可能給予穿著者最理想的穿著體驗。
不知不覺,這次李煜老師在 GentlemanFace 分享的那不勒斯西服專題已經來到了尾聲。
在這三篇的專訪內容中,相信也幫助大家解決了不少關於那不勒斯風格、相關手工上衣及褲裝工藝特點的疑惑。
作為當下最火熱的意式流派之一,柔軟舒適的體感實在令人難以拒絕。
尤其是輕鬆優雅的審美取向,在某程度上的確契合了當下關於西裝日常化的流行語境。
不過各派之間,也只是取向、工藝上的各有所長,並無所謂的孰優孰劣。
畢竟縱觀西服的發展脈絡,某種風格的流行都跟當時的社會進程息息相關,還是那句老話,輪迴罷了。
西裝之所以吸引,不僅其文化底蘊的深厚,還在於能幫助穿著者修飾身形、勾勒出理想的身體輪廓,將精緻得體的一面呈現於生活當中。
只要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准適合自己的剪裁風格和元素組合,西裝日常化也就不再是一件難為之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KoLqXEBnkjnB-0zt9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