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降准,理財產品收益會下降嗎?

2020-01-02   不執著財經

央行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全面降准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釋放8000多億的流動性。央行對此的解釋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緩解春節前後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壓力。現在多數市場人士認為,如果實體經濟繼續低迷,央行在未來幾個月內,還有持續降準的可能。

央行全面降准讓股民、購房者歡喜雀躍,因為這8000億流動性,多少會流向股市和樓市,至少這兩大泡沫在短期內不會破裂。同時,也有人擔心,未來的物價會上漲,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下降。對此,我們認為,在央行降準的政策之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但是,不同的理財產品也要區別對待。

首先,央行降准,會導致金融體系大量流動性空轉,這會使銀行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下降,因為對於餘額寶、定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來說,其收益率高低,要看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如果出現錢荒,收益率就會高一些,如果貨幣政策寬鬆,那餘額寶、定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很差,甚至收益率會跌至3%以內,估計一部分資金會流向銀行存款。

再者,這次央行降准,主要還是為緩解短期元旦、春節長假前後的流動性緊張,平填短期流動性緊缺。所以,在實際市場的利率沒有下行之前,理財產品收益短期內並不會出現太大影響。而如果貨幣市場的利率出現下行趨勢,則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機率會進一步下行。

最後,央行宣布降准,但是11月份國內CPI指數在4%以上,通貨膨脹如此之高,我國大幅下調銀行存款、國債收益等低風險收益品種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中國已經處於長期的負利率時代。未來更可能的是,銀行的存貸利差收窄,這樣既可穩定儲戶,又可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央行全面降准,對於理財產品來說並不是好事,這主要是大量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將會使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裕,在根本不差錢的情況下,理財產品利率下行的趨勢已經形成。現在問題是,貨幣市場的利率將直接關係到像貨幣基金、定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而對於銀行存款、國債等收益率的影響相對有限,畢竟現在國內通脹水平較高,而且銀行存款處於負利率狀態,所以這類低風險產品的收益率不會有太多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