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家族財富管理沙龍」現場
如果你的家族客戶遇到俞渝和李國慶的狀況,怎麼辦?
昨天(10月24日)晚上,初秋的上海,陸家嘴的一間會議室里,第一財經·陸家嘴雜誌與《華人家族財富》聯手舉辦的「陸家嘴家族財富管理沙龍」,第一期如約而至。
60多位聽眾和三位主講嘉賓一起,探討了「現金為王?家族投資新趨勢」。這個以家族財富管理為核心主題的系列沙龍,構建起了一個機構與機構之間、機構與客戶之間的分享交流平台。
在既定話題之外,毫無意外地,大家聊起了前一天攪亂朋友圈的俞渝和李國慶,氣氛過於熱烈的沙龍直到21:30才結束,2小時24分鐘後的23:54,李國慶更新了微博,為這場夫妻互撕提供了更多的談資。
對於家族辦公室來說,通過各種規劃,確保客戶的家庭風險儘量不波及企業,同時確保企業風險儘量不波及家庭,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1.建構成熟的家庭溝通機制
劉宇 高鳴家辦聯合創始人CEO
我說的不是財富的保護,而是再往前一點,家庭氛圍和成熟的溝通機制特別重要。
現在家族辦公室有很重要的一個服務,而且我覺得越來越重要,就是組織召開一些朋友間的私董會或家族的家庭會議。
我認識的一個有礦的家族,他們一家30多口人,每年都會到海南三天,這三天兼具了召開家庭會議和實現家庭旅行的雙重功能。第一天會請一個老師講課,主題是溝通,討論這一家30多口人如何有效溝通;第二天開會,一家老小都要講一下,去年自己乾得怎麼樣,明年打算幹什麼?也就是說,在這次家庭會議上,為明年的發展定調:這個家庭是要大發展,還是保守一些。
如果長期有很好的夫妻之間的溝通,對上對下的溝通,就可以避免一件事——我們雖然很有錢,但過得不幸福。
高鳴家辦聯合創始人CEO 劉宇
2.上市前做好信託等機制設計
王小溪 海投全球投資顧問總監
事情不知道真假,我們不評論。
我們就說一下為什麼美國很少見到這種比較知名的、有財富的新貴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第一是文化,第二是制度,
假設我們退回到噹噹在紐交所上市之前,(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其實現在很多客戶都是有概念的,特別是新貴的客戶、網際網路行業的客戶,他們的太太都傾向於在上市之前做一個信託架構,把資產隔離開來。我們先把最壞的情況放在你有錢之前說清楚。
為什麼?因為如果上市以後再退出,會有一個很大的稅務問題,如果交給孩子,還有一個傳承問題。但如果你在上市之前或退出之前就做了一個完整的架構,引入專業人士做策劃,從風險角度來講,也規避了很多未來互撕的可能。
我們接觸到很多新貴的太太,她們也是高知人群,往往會給自己留一個底線,就是在公司套現或者公司上市之前,考慮到夫妻有共同的孩子、家人,通過引進律師和專業人士,在上市之前確定一個有法律約束效應的憲章,約定夫妻未來分開後的各種可能性,給自己保有一部分資產。
這其實是為了防止夫妻有錢以後受到各種各樣的誘惑,也包括套現。比如說某個客戶套現了1億美金在海外,然後妻子想投這個丈夫想投那個,大家意見不統一,分歧中感情也越來越不好了。這個情況挺常見的。
如果能在上市之前,大家坐下來把事情理清楚,講清楚有錢以後怎麼處理,同時每個人都有一個比較有底線的心理預期:我們和平分開,大家各自獲益。
如果做到這樣,然後把架構做好,可能最後就不會出現(俞渝和李國慶)這種情況。
海投全球投資顧問總監 王小溪
3.信任契約而不是感情
冀田 領復資本合伙人
我詳細看了李國慶說俞渝怎樣一步一步把他在噹噹的股份降下來的過程,其中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就是說俞渝讓他簽什麼他就簽了,因為信任。
其實很多國內的企業家,或者稍微年紀大一點的,這是他們的一些「通病」,不去看契約,而是盲目的信任。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客戶,跟他講設基金、設有限合夥企業要簽協議,他根本不聽,從他箱子裡面翻了半天翻出一張紙來,上面記著幾月幾日他投了股權基金投了多少錢,他說我就只有這個東西。
他從來不去信法律的東西,反而是信兄弟的一張紙頭,但其實那個東西根本沒用。
領復資本合伙人 冀田
劉宇 高鳴家辦聯合創始人CEO
說到信任,我特別有感觸。夥伴也好,家裡人也好,說句話就當約定,我覺得未來這真的就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找朋友代持,最後對方不認帳,資產就很難判定。所以,不論是朋友、同事、合作夥伴,還是家人,只要涉及到資產稍微一些持有的變化,都應該有個書面的東西,否則就沒法確認。
另外,我也想到兩個案例,一個是龍湖地產。
2009年,龍湖地產在香港掛牌上市。2012年,龍湖地產宣布集團主席吳亞軍與丈夫蔡奎解除婚姻關係。
他倆離婚的消息傳出來,龍湖地產跌了大概7%左右,但是很快就披露他們有兩個不同的家族信託,於是股價馬上上來了。就說明他們的離婚對於股票不會有什麼影響。
第二個是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他和太太有三個信託,一個是夫妻共同持有的,同時還有兩個人各自持有的到兩個小信託,分得很開。
往往一開始你覺得抹不開面子的,或者你覺得感情好(難以啟齒)的,最後都會成為可能。所以真的是過(於)感情,就毫無感情。
企業家會覺得這個企業是屬於我的,我也全部屬於企業。但是家庭有家庭的風險,比如身故、離婚;企業有企業的風險,比如借債、對外擔保、經營風險。
家庭風險和企業風險應該區分開,家庭的風險不要影響企業,企業也不要影響家庭。
- The End -
撰文 一行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