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乾菜鹹濕的香氣,是江南的輪廓

2019-11-16     風味星球
霉乾菜鹹濕的香氣,是江南的輪廓

沿著高速公路從上海往紹興開,一路是尖頂的四層農家自建房,小塊的農田,一條條水渠和綿綿細雨。當空氣中漸漸多出一絲酸味,紹興就到了,這是發酵的味道

酸味也有區別。酸中帶著豆豉味,那是醬油;酸中帶著一絲酒味,那是黃酒;酸中帶著一絲臭味,那是紹興人家的臭莧菜罈子,現在已經不多見了……而如果酸中有一點點甜、一點點鹹的香氣,那就是霉乾菜了。

*風味人間

因為食材品種、腌制時間的不同,霉乾菜有寬有細,有金黃有烏黑,但氣味卻都是一股子馥郁,只是複雜程度的多寡而已。

1

霉乾菜的味道,是一種淅淅瀝瀝的好吃——既複雜,又有層次,既曖昧,又特色鮮明,每一口好像都有點不一樣。

而紹興人則從不會把「霉乾菜」三個字叫全,一般都稱之為「乾菜」,街頭巷尾最常見的就是乾菜燒肉

乾菜燒肉 *作者供圖

霉乾菜洗凈看各家習慣或泡或蒸。在鍋里爆香蔥姜大料,煸一份夾肥夾瘦的五花肉,加生抽老抽熱水乾菜小火燜慢煮,香氣沿著客廳到餐廳到廚房不斷放大,燜上一兩個小時起步,撒一把香蔥出鍋。

乾菜燒肉 *地道風物

這時候的霉乾菜五花肉,乾菜吸收了肉的肥香變得潤口,而肉則吸收了乾菜複雜的香氣變得平衡,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下兩碗米飯才能表示對這道菜的敬意。

霉乾菜燒肉下米飯 *風味人間

如果把乾菜燒肉的「」字換成「」或者「」字的話,整道菜就變成了另外一種烹飪方式。五花肉切片焯水腌制入味,在碗內直接上面蓋、下面墊上霉乾菜,上籠蒸兩小時,再倒扣進盤子裡,一道乾菜燜肉就完成了。

*風味人間

這種做法,滋味更足,肉更嫩,乾菜則根根分明,更適合配一杯黃酒。大體上說,紹興周邊尤其是上海地區乾菜燒肉更多一些,做法與紅燒肉類似;紹興則做乾菜燜肉更多一些,味道原汁原味。

*地道風物

乾菜肉一年四季都做,到了夏天,紹興人最愛喝乾菜湯。將時令的河蝦、薄切的筍片和一把霉乾菜大火煮開,簡簡單單的乾菜湯就誕生了。河蝦的鮮活和乾菜的複雜一中和,喝起來咸鮮爽口,是紹興人的解暑秘方。

霉乾菜河蝦湯 *風味人間

不止是肉和湯,在紹興人手裡,乾菜還可以用來炒毛豆、炒豇豆,或者直接炒飯,給食材在鹹味的基礎上增加香氣和一點礦物質的味道,比直接加普通的鹽巧妙得多。

*風味人間

2

紹興是中國的酒鄉。走在紹興街頭,隨處可見「花雕」、「太雕」、「女兒紅」等從武俠小說中蹦出來的詞彙。紹興人的餐桌上也總少不了一杯黃酒

黃酒 *企鵝吃喝指南

而這份酒神的基因也從骨子奠定了紹興人的味覺基礎,那就是對各種各樣發酵的食品——臭芥菜梗、臭千張、臭豆腐,當然還有霉乾菜——那舌根子裡就不可抗拒的喜愛

蒸煮霉莧菜梗 *風味人間

過去的紹興,一到11月中旬,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霉乾菜,這種習慣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在保持。倘若這會兒去紹興旅遊,很可能就會看到不少紹興小區樓下,一個個精巧的竹編簸箕里,曬著一巴巴「香氣四溢」的霉乾菜。

霉乾菜鹹濕的香氣,是江南的輪廓

晾曬、撒鹽 *風味人間

新鮮的芥菜晾曬,切碎,撒鹽,鹽分會刺激細胞汁液的析出,同時殺死有害的雜菌,然後入缸發酵十幾天,再次取出晾曬脫水,講究一點的還會進行三蒸三曬,這樣可以更好地去除芥菜里的雜質和揮髮油,等到乾菜完全脫水乾燥之後儲存,霉乾菜就做完了。

霉乾菜鹹濕的香氣,是江南的輪廓

再次晾曬脫水 *風味人間

清明前後毛筍上市的時候,紹興人還會製作「筍乾菜」,大體就是把嫩筍和芥菜一起腌制曬乾,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筍的鮮度和口感,屬於「霉乾菜」的升級版

筍乾菜 *艾格吃飽了

「霉乾菜」因發酵的製作工藝得名,卻總有人不愛那個「霉」字,偏要把它寫成「梅乾菜」。無獨有偶,幾百公里外的廣東梅州客家地區,也的確有一種「霉乾菜」的近親——「梅菜」。

廣東梅菜 *搜狐

兩者不僅讀音相仿,製作手法也很類似,同樣是芥菜,同樣是曬乾,也同樣喜歡用之做扣肉,唯一的區別可能是發酵的時間不一樣——紹興的「霉乾菜」要發酵十多天,而廣東的「梅菜」則只需要入缸一兩天。

宜賓製作芽菜的原料——「二平樁」 *在宜賓

到了中國西南的宜賓,本地人則會將芥菜的嫩莖腌製成著名的「宜賓芽菜」。芽菜在川菜中的利用處處可見,重慶小面宜賓燃面中必然能看到它的身影,干煸四季豆更是完全靠芽菜調味。

霉乾菜鹹濕的香氣,是江南的輪廓

宜賓芽菜 *在宜賓

至於芽菜燒白,則是跟霉乾菜扣肉一個磨子裡刻出來的,只是味道相比下多了一絲甜。對了,芽菜也分甜咸兩種,宜賓人在咸芽菜的基礎上,會根據自己的口味增加紅糖,帶給芽菜一種又不一樣的體驗。

宜賓芽菜燒白 *在宜賓

比較霉乾菜、梅菜、芽菜,再看看他們的所在地紹興、梅州和宜賓,這三種相似食物誕生的脈絡就逐漸清晰了起來——都是濕潤多雨的氣候

紹興人家製作霉乾菜 *風味人間

古時候沒有冰箱,食材保存是個問題,遇上青黃不接的時候,做腌菜就成了大家的選擇。而這三個地方,其他習慣和口味都不盡相同的人民,則殊途同歸地選擇了腌芥菜這個手法,而這種味道也深深影響了本地人的味覺記憶。

*在宜賓

再往大了說,作家汪曾祺曾經寫過,「鹹菜也是一種中國文化」,因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腌鹹菜,只是原料、手法、調味不同罷了,這是一種刻在農耕民族骨子裡的習慣。

3

儘管中國人民大多吃鹹菜,但放眼中國,好像沒有幾座城市與食物,能像紹興霉乾菜這樣有如此深的羈絆

霉乾菜 *風味人間

以前油水少,紹興人沒條件吃乾菜扣肉,更多是把乾菜蒸透,澆一勺菜油上桌。乾菜酸咸重口,在滋味消盡之前趕忙扒一口米飯平衡,回味雋永,小半碗乾菜可以下一大碗米飯,這就是紹興人口中的烏乾菜白米飯

*風味人間

在外闖蕩的紹興人,行囊里都會帶一包乾菜,最不濟吃一碗烏乾菜白米飯,也能再多扛幾日。而如果哪天乾菜吃完,還沒找到生計,那就得趕快回家,不要餓死他鄉。

*地道風物

如今的條件好起來,乾菜對於紹興人來說更像是一把回家的鑰匙。一聞到那悠悠乾菜香,一嘗到那複雜咸香的味道,那江南水鄉特有的潮濕,那家鄉的輪廓,就會在腦海里異常清晰。

作者:刀刀

頭圖來自:風味人間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上期留言

南燭葉的淡雅清香一定是美味極了!你還吃過什麼帶有樹葉清香的食物呢?

@小花匠陳:廣東的一個同事曾經帶過她媽媽做的特產,忘了名字,只能描述下,用一片厚的樹葉打底,上面是糯米裡面有肉餡做的葉子型的食物,很好吃,好吃到忘了名字

小編:好吃到忘了名字還挺特別!哈哈哈

本期聊天

看來腌菜已經牢牢勾住了紹興人的味蕾,你的家鄉有什麼令人日思夜想的腌菜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微信搜索「風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QNc24BMH2_cNUgTA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