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螺螄粉「C位」出道 海南各種粉還要圍觀多久?

2020-05-07     南海網

關注海南本地小吃品牌化發展系列報道「基因」相似,名氣迥異 廣西螺螄粉「C位」出道,海南粉卻是「小透明」

如何變身食界「流量擔當」打造海南粉新「食」代?

廣西螺螄粉「C位」出道 海南各種粉還要圍觀多久?

海南粉(網絡圖片)

「好想吃螺螄粉,有人出閒置嗎?旗艦店要等一個月!」……最近一段時間來,廣西柳州的預包裝螺螄粉成了「國民小吃」。在社交平台上,花樣「嗦粉」、螺螄粉熱銷、缺貨常成為熱點話題。在海南,米粉當「主角」的美食不少,比如海南粉、抱羅粉、陵水酸粉等。在口味上,海南粉和螺螄粉「基因」相似,而如今預包裝螺螄粉已經成為年銷售額60億元的產業,海南粉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想成為「流量網紅」,以海南粉為代表的海南各種粉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記者 周靜泊 實習生 范帥帥

現象

「基因」相似,螺螄粉是「網紅」,海南粉卻是「小透明」

螺螄粉里沒有螺螄。花生米木耳空心菜,豆腐泡腐竹酸豆角,雞腳鴨掌滷蛋燉豬手,必不可少的是賦予螺螄粉「靈魂香氣」的酸筍,螺螄早已和筒骨、辣椒、蔥姜蒜以及各色香料一起化作熱辣鮮甜的高湯……螺螄粉原是廣西柳州的街頭小吃,近幾年來「臭名遠揚」,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上過微博熱搜,讓一眾「吃貨」欲罷不能。

2014年,柳州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企業註冊成立,到了2019年,預包裝螺螄粉已成長為一個數十億元的產業。據報道,過去5年間,柳州預包裝螺螄粉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達86.12%,至2019年末,預包裝螺螄粉日均銷量超過170萬袋,年銷售額突破60億元。如今,預包裝螺螄粉朝著「雙百億」產業的目標進軍(即袋裝螺螄粉產值超過100億元,原材料等附屬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

柳州螺螄粉(網絡圖片)

反觀海南粉,可以說還是全國餐飲界的「小透明」。

就食物本身而言,海南粉和螺螄粉「基因」相似——都是街頭小吃、都是米粉,配菜中都有發酵後帶有「酸臭」氣味的酸筍、花生米等,都靠河鮮海味提鮮,加辣後讓人吃得直呼過癮。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人宅家「嗦粉」,靠各種預包裝產品續命,但在全國網友一波波討論方便速食哪家強、大曬居家美味的熱潮中,螺螄粉占據了「C位」,而海南粉只是「小透明」。就算是在「大本營」海南,疫情防控最緊最嚴的二、三月,粉店閉門謝客,「家裡蹲」的海南人也沒多少人知道還有預包裝海南粉的。

觀察

海南粉堂食門店多為家庭作坊,預包裝品牌剛起步

從發展規模上來看,海南粉遠不能被稱作是一個產業。

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剛說,據他了解,目前海南大部分海南粉店還屬家庭小作坊,品牌店寥寥無幾。有的傳統海南粉店是自己手工做米粉,有些店則是向米粉加工廠買粉,但這些廠都不大,不成規模。另外,海南粉屬發酵型米粉,保存期不長,易變質,食品安全檢測通過率的不確定性較高,許多大酒店也比較少上這道菜。

走出海南,在北上廣等大城市也能尋得海南粉的蹤跡。如北京的「崗尖」、廣州的阿剛海南粉、王記海南粉等,但多是單打獨鬥的小店,沒有出現有影響力的大品牌。

在食品工業化生產轉型方面,由於存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家庭小作坊式的堂食海南粉店經營者無力轉型制售預包裝產品,加入這條賽道的都是熟諳現代商業社會運轉規則的「新玩家」。目前,在國內電商平台上銷售預包裝海南粉的主要有「易小滿」「粉叔」等品牌,但知名度、辨識度和影響力,離全國聞名的大品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無論是品牌化還是產業化,海南粉還處在萌芽階段。

分析

做大市場做響品牌,海南粉需向產業化轉型發展

柳州螺螄粉為什麼能在幾年間從街邊小吃「逆襲」成為「流量網紅」?海南粉能否從螺螄粉的成名之路中取經?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近來螺螄粉火爆,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是受疫情影響,泡麵、掛麵、自熱火鍋等方便食品需求加大,銷量逆勢上揚,螺螄粉是方便食品,能提供不一樣的風味,大家吃膩了泡麵後,會願意嘗試「另類」的螺螄粉。二是經過幾年的發展,螺螄粉背後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也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和客戶群體。三是在上述基礎上,淘寶、天貓等電商渠道方願意助推螺螄粉成為「爆款」。

從口味上說,「酸、辣、鮮、爽」,價格又不高的螺螄粉,剛好迎合了當下以90後為代表的新興消費群體的消費偏好。市場回報和激烈競爭也激勵各大廠商在產品研發上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更多「路人轉粉」。

「螺螄粉會火,是整個產業鏈各端共同合力打造的結果。」朱丹蓬說,地方特色小吃想要做大市場,首先要有企業願意投入,將其進行標準化開發生產,做成產業;有一定市場規模後,政府願意出台政策打好「助攻」,使其進一步發展;這一產業擁有進一步做大的潛力,會吸引資本方入局,隨後渠道端加以推廣,才能把原本囿於一地的特色小吃推向大眾視野。

「但首先,得要有產業。」朱丹蓬強調。

陳剛認為,經營者改進生產技術,實現工業化生產後,政府再從政策上加以扶持,助推打造區域性品牌,比如螺螄粉近年來發展迅速,背後也有當地政府在大力推動。另外,海南粉製作工藝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有計劃為海南傳統特色小吃研究制定具有指導性的標準,海南粉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經營堂食門店還是速食預包裝產品,地方小吃想要走上品牌化發展道路,連鎖發展、標準化生產是最底層的邏輯,也是發展的前提。

地方小吃「火出圈」的案例並不鮮見。隨著人們需求更加多元化和生活品質不斷提升,這一領域還是一片藍海。海南粉如能把握住此中機遇,形成產業鏈,做大規模,打響品牌,相信會是不少人希望看到的結果。

新聞多一點:

海南四大粉

1、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之一,原料包括米粉、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酸菜、酸筍等十餘種,經芡汁拌勻後味道醇香撲鼻,入口後多味濃香,柔潤爽滑,多吃不膩。食客可隨喜好搭配上辣椒或者一碗海白清湯,風味更佳。

2、陵水酸粉

陵水酸粉是海南陵水的一種特色小吃,以「酸」出名,由細米粉、小魚仔、魷魚、魚餅、酸筍、花生、牛肉乾、香菜、蔥等眾多食材搭配風味芡汁而成,味道酸辣,甜香鮮美。

3、抱羅粉

抱羅粉因出自文昌市抱羅鎮而得名,它的吃法分為干拌和湯食兩種。干拌,即在制好的粗米粉中加入芡汁,配上牛肉乾、花生米、芝麻仁、竹筍、酸菜、豆芽和芝麻油或花生油,加入少許辣椒或胡椒粉,拌勻後食用,口味偏甜,鮮美可口。湯食,即在干拌抱羅粉的基礎上,改變芡汁的用量,再加入海白清湯。

4、後安粉

後安粉出自海南萬寧市後安鎮,多是湯粉,特點是用肉骨鮮湯打底,以扁米粉為主食,搭配上豬肉、粉腸、大腸、胡椒粉、蔥花等配料,味道濃香醇厚,回味無窮。

原標題:廣西螺螄粉「C位」出道 海南各種粉還要圍觀多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4j27HEBfwtFQPkdVV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