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你知道玉米須的妙用嗎?

2019-10-31   健康生活之箴言

玉米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口感好、易於消化.且營養豐富,但玉米須通常被人們當作廢物丟棄。

殊不知,玉米須是一味十分有用的中藥,可以降血糖、退黃疸,防治多種泌尿系統疾病。

玉米須的藥用功效集中體現在「通利」上,最早記載玉米須作為藥用的是《滇南本草》,指明其可以寬腸下氣,治療哺乳期婦女乳汁不通,乳房紅腫疼痛,伴怕冷發熱,頭痛體倦。《嶺南採藥錄》中記載其和豬肉同煎湯,可治消渴(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

水腫、黃疸可防治

利尿消腫

玉米須甘淡通利,性質平和,歸於膀胱經,具有顯著的通利小便、消除水腫作用,臨床上常用於防治泌尿系統感染及結石,如膀胱炎、輸尿管結石等。既可以單用煎湯,又可配伍金錢草、滑石、車前草等同用。玉米須還可用於多種腎病的治療,如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徵等,既能對症治療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腫,又能通過利尿清除毒素、改善腎功能。

利濕退黃

中醫認為,黃疸多因濕邪阻遏膽道,導致膽汁外溢而引發,治療的關鍵在於祛除濕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利小便,有「治黃疸勿忘利小便」之說。因此,民間常用玉米須煎湯通利小便,使濕邪有去路,利於黃疸消退。

除上述功效外,玉米須的現代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研究證實,玉米須具有較為顯著的降血糖作用,也常被用於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等的防治。玉米須本身雖沒有降血脂、血血壓作用但臨床研究發現,通過利尿除濕作用,玉米須對過食肥甘厚膩的痰濕型肥胖及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療效,且可鋪助治療高血壓,尤其是腎性高血壓。

用法禁忌要知曉

單用

單用玉米須,無論治療何種病症,其方法基本一致,取乾燥玉米須30-60克,加水500 ~1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 ~ 30分鐘即可,藥液過濾後,每日作為茶飲頻服(如鮮品則用量、水量加倍)。

藥膳

含玉米須的藥膳很多,因主治不同,配伍也各有差異。如前面提到的玉米須豬肉湯,取干玉米須60克(鮮品加倍),豬瘦肉250克切片,加水燉湯,井加適量鹽調味,食肉喝湯,可輔助降血糖。另則經典驗方玉米須茅根茶,具有清熱利尿通淋作用,主要用於症見小便淋漓不暢的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取干玉米須30克(鮮品加倍),白茅根30克,蘆根30克,用500~800毫升冷水浸泡30分鐘,煮沸後文火煎煮15分鐘,作茶飲頻服。

禁忌

一般而言,玉米須口感好,方便易得,可以長期服用,但在使用時仍當注意以下幾點:

多尿、小便控制困難的患者不宜多用;血糖偏低者慎用;腐爛的鮮品玉米須或生蟲的干玉米須,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