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俯瞰下的川海大橋建設現場。 時報記者 顏金梅 攝
正在修建中的川海大橋位於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連接海東市民和縣川口鎮和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10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施工現場,了解這座大橋的工程進度。
據悉,2017年6月開工建設的川海大橋,位於民和縣與紅古區交界處的湟水河上,項目起點位於川口鎮川垣五路與川垣北路交叉口,終點與紅古區海石灣鎮紅山路相連。按照公路二級標準建設,路線全長1656米,項目估算總投資2.85億元。
高空俯瞰下的川海大橋建設現場。 時報記者 顏金梅 攝
記者從無人機拍攝的畫面中看到,正在建設中的川海大橋橫跨湟水河和馬平西高速,氣勢宏偉。左右兩幅河面上的連續鋼構橋面、引橋邊跨和中跨還未合龍。100多名工人及技術人員穿梭在左右兩幅路面的鋼筋水泥間加緊施工。
川海大橋作為青海東大門的第一橋,在建設過程中有哪些難度?川海大橋項目總工程師胡煥猛給出了答案。他說,川海大橋的施工特點,可以用「小、多、雜」這三個字來總結。「小」指的是這個項目的里程比較小,建設規模比較小。「多」指的是它的結構形式比較多。大橋雖然只有1.6公里長,但是除了沒有隧道以外,幾乎包含了所有公路橋樑的結構形式和工程類別。「雜」是指地質複雜、結構複雜,技術含量也很高。「目前剩餘工程主要是邊跨現澆、邊跨合龍和中跨合龍,計劃在10月底前把邊跨現澆和邊跨合龍完成,爭取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胡煥猛說。
工人們正在綁紮鋼筋
家住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的市民閆吉善說:「眼看著川海大橋馬上就通車了,通車後對我們兩地人民太方便了。因為平時坐車過去差不多要40分鐘,橋通了以後我們坐車五六分鐘就過去了,這是大家盼望已久的心愿!」
據了解,川海大橋建成後,將極大縮短民和縣至蘭州市紅古區兩地間的通行時間,也將更好地促進兩地間的經貿往來和高鐵、公路等公共資源的共享。(記者 顏金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