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格子間電影
前言
在看過幾百部電影之後,還有電影能在最後結尾處給我驚天逆轉的感受,真是難上加難,但無疑這部電影做到了,而且是部1996年的老電影。
如果我在若干年前就看過這部電影,我想相當一部分懸疑電影就不會給我驚艷的感覺了。
《一級恐懼》
芝加哥發生了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當地一間教堂的主教羅森慘遭殺害,身上被刻上神秘數字,警方逮捕了當時在場身染血跡的犯罪嫌疑人艾倫。
馬丁·威爾作為艾倫的辯護律師,這一角色從出場伊始就顯得與正義無關,為了金錢抑或名聲,他可以為任何人做無罪辯護。
他說到:「真相就是我告訴陪審團並且想使他們同意的東西。」
所以他之所以擔任艾倫的律師就是想一戰成名,從此名利雙收。
而在辯護的過程中,馬丁正義的一面催生。
站在對立面的羅森案件的起訴者檢查官瑞納認定阿倫作為一級嫌疑人是一個手段殘忍的殺人魔王。
所有不利證據都指向艾倫,而這個時候,隨著劇情的展開,羅森教主生前干過的罪惡勾當被一一揭露。
打著教會的旗號把慈善基金作為資本投入地產經營。
意圖把貧民區建設成為高價商鋪,絲毫不管原住民的死活。
令唱詩班的少年為其做色情表演以滿足其變態的色慾了。
如此的醜行讓觀眾覺得就算艾倫是謀殺他的兇手也是為了伸張正義。
再來說說艾倫的形象,怯生生的眼神,說話結巴的可憐模樣,看起來膽小如鼠,怎麼說也不是殺人犯該有的樣子。
那可憐的艾倫為什麼會在場並渾身帶血?這必然是與羅森被害案脫不開關係的。
在艾倫被帶進看守所詢話的時候,艾倫身體里的另一個分裂人格羅伊出現。
羅伊大罵艾倫是娘娘腔,說艾倫不敢保護自己喜歡的女孩,被拉去拍色情片不作反抗,所以他才幫助艾倫殺了羅森。
羅伊面目邪惡,眼神犀利,與艾倫表現的唯唯諾諾大相庭徑。
尤其是你習慣了楚楚可憐自帶聖光的艾倫,再看到殘暴狂傲的羅伊簡直背脊發涼。
影片在這裡其實很順理成章了,一個有精神分裂症的男孩殺了人,事情發展到這裡,馬丁和觀眾都恍然大悟。
馬丁對於羅森一案的勝訴也多了幾分把握,艾倫的死刑是完全可以免去的,在加上艾倫本身也是色情錄像帶的受害者,無罪釋放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輿論和觀眾都偏向艾倫這一邊,艾倫及其律師也被當作是正義的一方。
而對立方瑞納則被認為是收了錢,為奸人辯護的小人。
在這一過程中,馬丁唯一需要的證據就是將艾倫身體里的羅伊逼出來。
而就艾倫的表現來看,艾倫人格占據了艾倫身體里的一大部分,羅伊只是偶爾出現,逼出羅伊並不簡單。
馬丁利用了自己的對手咄咄逼人的詰問方式逼迫羅伊在法庭上現身。
所有人包括法官和陪審員都見證了艾倫人格分裂的現場。
無需精神證明,沒有人會把一臉無辜的艾倫和身手矯健的羅伊弄錯。
馬丁利用了可利用的一切找到了真相併為艾倫洗刷冤屈,正義得以宣揚,醜惡得以暴露,本劇要在歡樂和諧聲音中結束嗎?
馬丁向艾倫宣布了他無罪釋放的好消息,艾倫結結巴巴地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他擁抱了馬丁期待他日再見。
卻在最後一刻撕下了他的面具:他就是羅伊,從來都沒有艾倫。
一時之間,寒意,悲涼,慌張湧入馬丁的心頭,自詡為正義辯護的馬丁親手放走了殺人兇手,我也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所以艾倫到底有沒有精神分裂症?
一直以來都是羅伊?艾倫只是羅伊裝出來的?而羅伊是一個演技精湛的高智商殺手?
還是,最終羅伊人格,占據了艾倫人格,最後艾倫成了殘忍的惡魔?
這才是真正令人恐懼的地方。真相根本就猜不透。
我更願意相信艾倫最後變成了羅伊,艾倫早在東窗事發之前就死了。
善良已在虐待中被殺死被毀滅,只有存著復仇之念的邪惡生存下來,正義來的太遲,醜惡催生了另一個醜惡。
馬丁的救贖來的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