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另一國寶,華北地區唯一開放的水旱洞為一體的自然風景溶洞

2019-11-02     旅行的信仰

有人說北京有了銀狐洞,何必去桂林,溶洞裡,奇石林立,色彩斑斕,惟妙惟肖最知名的就是億年銀狐,那比人類的歷史更悠久。

洞外的鳳凰山公園倚山而建,占地百畝,山體植被茂密,花草遍地,灌木叢生,遊人拾階而上,盡可登高覽勝。

水也許是宇宙間最奇妙無比的物質了,有了水便有了生命。水從每一株植物的根須走向枝條,走向葉脈,走向花,走向果實;水也沿著血脈走向人和所有動物的全身。

銀狐洞於1991年7月15日採煤時發現,洞內多層多支,如同地下迷宮;洞深長4500米,有1500米水道,水流清幽,一年四季不凍。泛舟其上,船動水不動,如入仙境。

進洞就開始下行,燈光如豆,腳底濕滑,台階參差,前路忽而狹仄,僅容一人俯身而行。稍不留神,就有一失足成一身泥的驚險。

與外面氣溫低至零下的冰天雪地不同,洞裡常年恆溫在+13度!沒走幾步,就感覺巨大的溫差變化了。冬日裡,洞裡一點都不潮濕,怪不得世外高人都要到山裡修行,不管最終修成妖還是仙,這裡真的是別有洞天。

走過一段狹窄幽暗的地下甬道後,呈現眼前的就是那些精巧絕倫的鐘乳石景觀,透過紅燈綠影的光線,沉積億萬年的岩石擬化成各式各樣的姿勢形態,不禁讓人咂舌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好象是走進了比我過去所有的夢境都更美的夢中,走進了完完全全的另一個世界,一個遙遠得像天文望遠鏡遙望過的天體上的世界。

洞內水僅有一般溶洞常見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旗、石盾等各種形態的碳酸鈣化學沉積物,還有罕見的大量石菊花、晶花、鵝管、石珍珠,石葡萄和晶瑩剔透的方解石,景觀奇特,世所罕見。

在這萬古常新的從沒有受過污染的純潔的世界裡,我把曾圍繞著我的所有的喧囂、騷擾和煩惱,把我的常常被煎熬得死去活來的榮辱觀念都卸在洞外的世界了。

漫長的溶洞容納了許多景色,在光暈的映照下顯得神秘而深邃,而且有一種獨特的美,人文採風的攝影師們會用鏡頭記錄許多美麗的畫面,它是一種創作藝術,它是一種呈現。

其中最為著名的景觀就是大型毛狀晶體,長約1.8米的貓頭銀狐,它晶瑩剔透,通身布滿毛狀絲絨狀針刺,為世界溶洞首次發現,堪稱岩溶奇觀、中華國寶,銀狐洞因此得名。

小朋友說只見一隻雪白的狐狸倒掛在石壁上,身上的毛蓬鬆豎立著栩栩如生,尤如一隻真正的白狐在注視人們。

銀狐洞得名的鐘乳石,結晶體纖毫畢露,狀如白狐。遊客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伸出的欠手會加速鐘乳石變色,珍貴的東西還是放在玻璃櫃里隔離人類較妥。

銀狐洞所在地殼在印支和燕山造山運動中經歷複雜變遷,主洞、支洞、旱洞、水洞交錯縱橫,享有「華北迷宮」的美譽。鐘乳石和方解石遍布其中,經過水的作用,石盾、石旗、石珍珠、鵝管等溶洞常見景觀林立其中。

我得到了一種擺脫日常生活羈絆的輕鬆感,一種越出狹窄圈子後的開闊感,一種沉浸於藝術氣氛中被美的節奏和韻律所陶醉的奇妙感,一種與宇宙間巨大力量相匯聚的崇高感。

洞內1500米的地下暗河,可戲水泛舟,河水清澈見底,水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神奇的醫療作用。

儘管洞中沒有太陽,沒有霓霞虹彩,沒有月亮、星星和螢火蟲,沒有春風一吹就一大片一大片蓬蓬勃勃綠起來的小草,沒有花,沒有蘑菇,沒有一層層剝落的筍殼直往上竄的綠竹叢,沒有森林。但是,洞中的岩石卻完全模仿著生命的形式繁殖著、生長著。

每一個溶洞對我都是一個愉快歡樂的邀請,是詩意和美的邀請,是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的漫長的歷史的邀請。

在幾千年後,這裡沒有留下任何人們生活的痕跡,而那些石頭卻一直如此,幾千年對它來講不算漫長。短暫的是生命,漫長的是人生,你我能夠在石頭上讀懂歷史,卻無法演映曾經的人們生活的場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z79Km4BMH2_cNUgsL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