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業青年絕食逼父母給自己買奧迪惹眾怒,到底該怪誰?

2019-08-22   遇見靈靈

來源:遇見靈靈 作者/靈靈 自由撰稿人,期刊作者。

1

那天,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吐槽的帖子:



有網友憤怒地評論道:絕食成功之時,也是父母解脫之日。



帖子裡提到的這位年輕小伙兒,家境非常一般,他父母一年的總收入也就10萬塊錢左右,當然,買30萬的奧迪也未嘗不可,只是,他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選擇絕食來逼父母,為了給父母慪氣,索性飯都不吃了,這條帖子引發了熱議,多數網友都憤怒地譴責年輕人的不作為。


一個成年人,自己每天遊手好閒不說,還通過用三歲孩子才會用的伎倆去逼父母,這是典型的「巨嬰」不假,但是,該反思的又何嘗不是父母呢?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想,只要是為人父母的都有很深的體會。

關於這件事點贊最多的是這位朋友的評論:


「年入30萬,濱江房一套,騎電瓶車上下班!別問我為啥不買車,1:房貸,2:房裝修,3:奈何人品太差,三年依舊沒搖到號,4:電瓶車十分鐘路程到公司,開車要20分鐘且不好停車。」很明顯,第4條才是最主要的。」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去年夏天時回老家辦事,遇到了多年未見的初中同學,他兒子與我兒子同歲,當聊到一些孩子的事情時,他笑著吐槽說:「我家那個臭小子不好管,太調皮,竟然對我說,別人的爸爸都是開小車接孩子,你以後再騎那破電瓶車就不要來接我了!」隨後他說,正在打算貸款買車,不能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我只是附和道:「反正車早晚要買的!」

人們常說,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要視情況而定。其實,按他的家境,完全沒必要買車,最起碼在目前不適合,家裡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妻子一人在家帶兩個孩子,一家人的開銷基本是靠自己打點零工來維持,有時候靠自己的兩個姐姐救濟。我覺得他完全沒有必要和別人攀比,更沒有必要為了兒子一句話就去貸款買車,這樣不僅給自己增加負擔,而且還給孩子灌輸了一個「沒車就被人瞧不起」的價值觀。


2

記得我有一次,在QQ空間上傳了女兒和兒子的照片,照片是分組可見,只有生活里熟知的人才可以看到,一位關係很好的朋友對我說:「我看倆孩子那衣服是早就流行過的款式了,過時了,一看就是鄉下娃!」我隨即哈哈大笑說:「沒錯,是老款式了,再說了本身就是鄉下娃嘛!」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這無可厚非,有好幾次我給女兒買的所謂「時尚服飾」,她根本不愛穿,那些衣服款式好看但因為不夠寬鬆,她不喜歡穿。從那以後我便不再給他們買所謂的「流行」和「時尚」,也就是說,無論好看與否只要穿著合身就行。

就孩子的穿著來說,我從來不會把他們打扮成「公主」和「王子」的模樣,可能文化低的緣故吧,我不推崇「窮養兒富養女」的育兒古訓,這也是當下不少年輕家長傾向的教育理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有錯,但我覺得如今時代變了,古訓也應該有所「變通」。

不論是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它都不能從單一的物質方面來理解。時代在發展,我們也不可能再讓孩子去吃老一輩人所受的那些苦,但是即使是富養也應該是精神方面。

有人說,如果不給他們好的,會有自卑感,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贊成,兒時家裡條件不好,初中時,當別人每個禮拜有三到五元的買零食的費用時,我只有一元,而且這一元還可能分成兩個禮拜來花。可我並沒有為此自卑,更沒有因為父母沒有給我最好的物質生活而責怪他們,相反我只想到為他們「爭氣」,不讓別人瞧不起。說這些,不是為了吹噓自己,我只是想推翻一些人所崇尚的教育理念。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實在太重要了,我覺得很多時候,巨嬰是父母親手培養出來的,孩子成人後做出這樣的舉動讓人憤慨,可是這何嘗不是父母縱容出來的呢?

3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讓人憤怒的視頻,在四川宣漢下城壕街上,一位母親因為勸女兒回家,彼此發生爭執,於是發生了這樣的一幕,女兒竟然動手打媽媽。

即使是這樣,挨了耳光的母親仍然維護著自己女兒。



然而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今年九月份,上海一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元為了還銀行貸款,母親說自己沒錢,兒子便讓她去和親戚借,因此二人也是發生了爭執,視頻里男子的做法讓人氣憤不已。

最終,母子二人被帶到派出所,母親向民警表示自己沒有受傷,不追究兒子的行為,婉拒了民警的幫助。



有巨嬰行為的子女固然可恨,但是,作為父母的更應該反思,所以,我們不要動不動就說現在的孩子要富養,不然被人看不起,教育孩子要因人而異,你的孩子只有你自己最懂,最悲哀的教育方式就是:去跟風,去複製別人。

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大底氣不是給他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也不是給他們買房買車,更不是幫他們把人生的路都鋪好,而是教會他如何做人,如何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