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匠 M35mm F1.4 鏡頭體驗,現代鏡頭也有「玄學」味道?

2020-03-05     玩樂日常

​好比城市建設,在各式各樣摩天大樓相繼落成之際,曾經滲透在街巷中的生活氣息、人文味道會隨之而慢慢消失。

影像產品似乎亦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新產品往著更高解析度的方向去發展並沒有錯,但與此同時不少「老燒們」都認為,新產品的「味道」開始變得原來越淡了。

無可否認,對於職業用戶或者一般家庭用戶而言,「味道」這樣玄學的東西對他們來說真的不及實打實的解析度來得實際,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已經沒有廠商肯為「玄學」埋單的根本原因。當然,凡是總會有例外,比如銘匠推出的下首枚鏡頭——銘匠 M35mm F1.4。

徠卡 M 口之於國產鏡頭廠商來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卡口,皆因各家無反相機轉接徠卡 M 口鏡頭都非常便利且搭配起來十分和諧,加上近攝環能、天工環能夠很好地解決對焦距離以及自動對焦問題,直接導致我很多時候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國產 M 口鏡頭的主要目標依然是無反用戶。

銘匠 M35mm F1.4 鏡頭體驗,現代鏡頭也有「玄學」味道?

遠的不說,就看之前上手的銘匠 M11mm F2.8 魚眼鏡頭,光圈環後置、最近對焦距離僅 0.17m (原生)等設計都更符合無反用戶對手動鏡頭的使用習慣。但與此不同,銘匠 M35mm F1.4 是一枚正兒八經供給旁軸使用的鏡頭。

銘匠 M35mm F1.4 共推出過兩個版本,其中首銷的版本為固定遮光罩設計,現行版本則為遮光罩可拆卸設計。

兩個版本無論是光學結構還是外觀、用料等其實都是一樣的,之所以現行版本變為可拆卸遮光罩設計,大概是因為首銷版過後收到的反饋而做出的改進,但根據徠卡一貫的「玄學」傳聞,不同版本在畫質、「味道」上會有所差異,沒想到銘匠 M35mm F1.4 也有類似的傳聞出現……

手頭上的是可拆卸遮光罩的現行版本,依舊是用料十足的全金屬鏡身,掂在手上頗具分量。對焦環阻尼感適中,環上還配有非常深的「月牙」,對焦手感相當不錯。

光圈環採用 0.5 檔有級設計,每一檔都非常乾脆。只是既然是有級設計,個人覺得光圈環的阻尼感適當地再放鬆一點,手感可能會更好一些,而不需要像現在這般和對焦環一樣。

現行版本的遮光罩採用旋入式設計,在初上手這枚鏡頭時,我時常害怕遮光罩會出現諸如擰過頭、對不準等情況的出現,後來才發現我的擔心非常多餘。這並不是因為遮光罩上有白色箭頭幫助對準鏡身上的白點,而是銘匠在遮光罩螺旋紋的「盡頭」位置上設計了一個小卡位,確保遮光罩在安裝時不會出現擰歪了的情況。

此外,遮光罩在近旁軸取景器一側留有小開孔來減少遮擋。

銘匠 M35mm F1.4 的鏡頭蓋設計在遮光罩處,其濾鏡口徑為 49mm ,強迫症一定要上 UV 或者不想要遮光罩的用戶可以根據這個濾鏡口逕自行選購濾鏡或者鏡頭蓋。

雖然一再強調這是一枚正兒八經給徠卡設計的旁軸鏡頭,但這次搭配的機身依然是索尼 ILCE-7R2,原因還是那個——並沒有徠卡……

不過話說回來,很多轉接徠卡 M 口的無反用戶,都是看中其「小身材、大光圈」。只是不看畫質單說體積的話,銘匠 M35mm F1.4 並不算小。接上 ILCE-7R2 的話仍算比較平衡,但如果直接對比福倫達 40mm F1.4 的話,還是「大」得比較明顯的。

現代鏡頭光圈全開可用是畫質表現的最低要求,這一點銘匠 M35mm F1.4 可以輕鬆達到。但往更準確地去表達的話,它的畫質並沒有去到如原生卡口無反鏡頭(不論品牌、不論原副廠)那般『全開即優秀』的地步。

和我此前用過的福倫達 40mm F1.4 一樣,全開光圈中心表現有點偏軟,當光圈收到 F2 時銳度會有相當幅度的提升。只是銘匠 M35mm F1.4 全開光圈的成像表現比起福倫達 40mm F1.4 要好,所以收光圈後的銘匠 M35mm F1.4 不會給人一種「銳度暴增」的感覺。

在實拍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銘匠 M35mm F1.4 有著不少經典「味道」,諸如焦外、全開時暗角頗為明顯等。

與經典「味道」如影隨形的,往往會是經典「缺陷」。讓我頗為驚喜的是銘匠 M35mm F1.4 並沒有對「缺陷」置之不理,最明顯的一點是,其紫邊控制比我預想當中要出色得多。

F1.4 全開

100% 放大

當然了,這並不代表銘匠 M35mm F1.4 在細節上已經做到位,比如抗眩光方面即便是上了遮光罩其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但作為逆光愛好者的我,倒是對眩光時稍稍發灰的感覺頗有好感。這或許就是不少人口中說的「鏡頭的味道不少都是一些鏡頭的缺陷」吧!

銘匠 M35mm F1.4 鏡頭體驗,現代鏡頭也有「玄學」味道?

色彩方面,銘匠 M35mm F1.4 會較為貼近現代頭比較「正」的發色,所以色彩給人的感覺並不會像福倫達、蔡司乃至徠卡那種『有內味兒』的質感。畢竟是一枚現代頭,發色接近如今人們的口味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和大部分用戶一樣,銘匠 M 35mm F1.4 對於我而言主要的缺點還是全開成像偏軟,具體來說是全開光圈時 3 米開外的畫質不太滿意(近距離而言全開銳度還算不錯的)。至於其他方面的缺點,個人覺得某程度上其實也可以將其看成是特點。

全開光圈

100%放大

現代光學的發展方向毫無疑問地仍然是高解析度,但就如抗眩光那樣,有一些老鏡頭的「玄學」味道往往是由於當其時光學水平不足又或者設計思路不一樣而出現的『獨特效果』。

畫質與「玄學」難以平衡,事實上早在福倫達「新老至尊」中不少人已經深有體會。所以,且不論銘匠 M 35mm F1.4 在平衡畫質與「玄學」方面是否做得足夠優秀,單單就其研發思路就應當獲得肯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cRz3ABjYh_GJGV9y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