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郝春暉 王 爍 段睿穎
責編 | 嶺 桐
1. 空氣造肉,是噱頭還是拯救世界的黑科技?
圖片來源:Pixabay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一家名為空氣蛋白質(Air Protein)的公司宣布,他們可以僅僅使用空氣和水以及一定量的礦物質製造出蛋白質粉末。這家總部位於加州伯克利的公司還聲稱該產品可以模仿多種肉類,且數量上有望超過現有的畜牧業產量。不過,該產品實際上還需要微生物的幫助,其生產過程類似在大型發酵罐中生產酸奶,將二氧化碳(碳源)通入混有微生物和礦物質的密閉發酵罐,繼而源源不斷地生產人造肉粉末。該公司認為這一產品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不僅可以幫助緩解氣候危機,還具有多種其他營養成分如礦物質和維生素B12等,而植物往往無法提供這些營養成分。
文章連結:https://www.foxnews.com/food-drink/company-meat-air-water
2. 「菜鳥」和「老油條」的大腦有何區別?
圖片來源:Pixabay
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持續的學習會如何塑造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使得「老油條」們相比於新手能夠更加遊刃有餘。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後的機制。他們首先訓練小鼠完成一項指定的任務,並利用雙光子成像顯微鏡等設備記錄小鼠從「菜鳥」到「老油條」的過程中神經元的變化。他們發現,隨著小鼠越來越熟練,它們的神經網路也會越來越集中,而神經元對任務的反應時間也會相應地縮短。這表明小鼠的大腦被塑造得更有利於對特定任務做出反應,使得它們得以高效完成任務。
文章連結: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19)30848-7
3. 大家的對象都是怎麼選出來的?可能和喝酒習慣有關
圖片來源:Pixabay
天性浪漫的人會覺得擇偶是「緣分天定」,現實一點的人則關心有沒有房。相比之下,基本沒人覺得喝酒和找對象有什麼關係。然而,倫敦大學學院對超過4萬對英國夫婦的喝酒行為和基因數據做了分析。他們發現,大部分人的喝酒習慣都與自己的配偶比較相似。不僅如此,這種相似性還不只是停留在行為上,而是深刻在基因中。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配偶之間與飲酒相關的基因也有著明顯的相似性,並且飲酒基因型越相似,伴侶相處的時間越長。該結果暗示著,喝酒的習慣或許是影響擇偶的背後因素之一。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424-x
4. 噪音也分好壞?「好噪音」讓聲音更容易聽清
圖片來源:Pixabay
說起噪音,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聽不清」。但是巴塞爾大學的研究發現,噪音是分好壞的,在白噪音中,聲音反而更清晰了。白噪音的頻率分量功率在0-20KHZ範圍內都是均勻的,類似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研究者觀察了小鼠聽力神經元活動與噪音的關係,他們本以為在增加白噪音時,聲音會更難分辨,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小鼠對聲音的分辨能力反而提高了。其中奧妙在於,白噪音會抑制聽覺神經元的興奮。正是這種抑制,減少了不同音調神經元之間的重疊,提高了分辨能力。這項發現或許對改進人工耳蝸有很大幫助。
文章連結: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19)31363-4?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2211124719313634%3Fshowall%3Dtrue
5. 讓機器人假扮人類,人機互動更成功
圖片來源:Pixabay
平時與機器人交流,我們總是清楚地知道對方是一台機器。就像Siri用它那蹩腳的口音提醒我們:「噢,我只是與一台機器對話。」但如果不知道對方是機器人,人機互動的效果會有什麼不同?近日,哈立法大學發現:如果機器人假扮成人類,可以極大提高人機合作的成功率。在實驗中,人類志願者和機器人玩一款名為「囚徒困境」的博弈遊戲。結果顯示,假扮人類的機器人更成功地說服了人類一起合作。然而,一旦機器人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合作的比例就大幅下降。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19-0113-5
6. Apple Watch可以監測你的心臟健康
圖片來源:Pixabay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一項實驗成果顯示:只需安裝一個APP,Apple Watch 就可用來監測心律失常。此次實驗招募了超過40萬名受試者,他們統一佩戴Apple Watch,並使用新開發的 「Apple Heart Study」 軟體測量脈搏。如果軟體檢測到一定量的不規律脈衝,就會發出預警。結果顯示,在收到APP預警的受試者中,有34%的人在醫院的心電監測中發現了房顫現象。而當研究者將心電圖和APP檢測數據進行比較時則發現,Apple watch 檢測到的不規律脈衝中有84%是與心臟房顫吻合的。這一實驗說明,Apple Watch 有監控心臟疾病的潛力。
文章連結:DOI: 10.1056/NEJMoa1901183
製版編輯 | 皮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