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15連漲,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願交社保?

2019-07-25     數據行

切合實際生活狀態,房產、教育、醫療、養老等,這四個優先抉擇的問題,離我們的生活與日俱進。而近些年來,在養老方面,養老金已經歷15年漲。一路漲幅的養老金走勢,無疑令許多退休人員的生活變得更有保障,更有依靠。同時,年年的漲幅也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人民生活目標,愈加變得更為現實。

但令人鬱悶的是,在國家推行的社保,不以盈利為目的,切實為人民謀福祉的前提下。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工作,以及退休之後的養老金都有好處,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願意為其買單呢?按理說,社保的推行確實是一項惠民的好工程,加上養老金每年漲幅的勢頭,且社保的制度與福利變得更加完善,積極參與在內的人群不應該與日俱增嗎?

我覺得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歸為這幾類:

離休還遠,對社保持有"無所謂"的心理態度

正常下,在進入社會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來說,現階段繳納社保費用言之過早。很多從大學剛畢業的人群,歲數基本在23歲-25歲左右,早一點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人群,也才20歲左右。能領養老金的歲數:女為55歲,男為60歲,其中至少存有三十至四十年的繳費年限,而養老保障只需繳納滿15年。到退休之後,養老金福利自然跑不了,所以在現階段繳納養老費用還有點早。

再者,加上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久,對於社保又沒有什麼概念。同時,年輕人收入低、壓力大早已是常事,在扣除社保費用後,到手的工資就更低了。所以,在考慮到繳費年限還長之後,公司買不買社保變得並不重要,能將錢拿到手才重要。

費用繳納不起

除體制內員工以外,多數在私企上班的工作者,其崗位屬性並不穩定。而在今年新社保實施以後,每月需要承擔的費用變得更重,原先在工資上扣除的五險一金,本就不是一筆小數字了。所以,在考慮到工作崗位的不穩定性,和高昂的費用繳納支出性之後,多數人變得更不願意繳費。

延遲退休年限傳言

經常能看到一些老科學家或是技術工人在到退休年齡之後不願退休,想在崗位上繼續為國家發光發熱的消息。所以,在網絡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延遲退休年限的傳言。對於該傳言,人們寧願信以為真,不再願意繳納費用。

因為,延遲退休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這無疑就是"沉重打擊"。在日常生活中,多數企業的招工標準都在50歲以下,普通人一旦步入這個年齡,意味著失業的風險很大,而工作基本上也找不到。所以,很多普通人的心愿就是早點退休,在晚年享享清福。

體制內外,退休人員養老金差異大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的,養老金15連漲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事業退休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之間,實際到手的養老金數額有差距,在經過多次上升後,差距也越漲越大。

所以,在兩者差異之中,我覺得養老金的漲幅問題,應設定上限,且不同層次有不同層次的上調方案,而不是按同一比例提高所有成員。

​ 雖然,從現階段看來,社保的缺點暫時不完善,但隨著社會保障的不斷改善,缺點會越變越好。從長遠來看,繳納社保費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於自己,有利於家庭,同時在生活上的各方面也與它息息相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__GLGwBmyVoG_1Z1V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