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樹各個時期的施肥種類及施肥方法?

2019-10-31   中農莊稼植保

楊梅樹屬於楊梅科的常綠喬木。果實似球形,色勝荔枝,味甘如蜜,甜中沁酸,含之生津,餘味綿綿。楊梅初夏成熟上市,正值百果冷落,因此,無形中獨享盛譽。

楊梅樹性喜高溫多濕,具有好陰,怕烈日,不耐寒的特點。幼樹在0℃以上也有受凍害之危險。一般要求栽種在溫暖濕潤和蔭蔽的環境下,特別山坳深谷,陽光蔭蔽,土壤呈酸性的地方,生長更好,結果更甜。我國北緯20-32°之間的亞熱帶地區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宜楊梅生長,特別是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和廣西為我國楊梅的主產區。其中,尤以江蘇、浙江兩省品質最佳。最著名的首推浙江紹興的水晶楊梅,顆粒碩大,肉柱豐腴,質松液多,被譽為「楊梅之冠」。另外,還有吳縣烏梅,長樂的純白蜜,杭縣的荔枝梅,鎮海的糖酸梅等,都是楊梅中的佼佼者。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和人們對產量的追求,楊梅也出現了一些疑難病害。例如楊梅的枝葉凋萎病,歸根到底,都是楊梅的用肥上出現問量,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楊梅怎麼用肥?

在楊梅的施肥上,需要注意保硼、增鉀、少氮、控磷八字原則,適量補充鈣肥。知道這些原則以後,就知道楊梅需要施什麼肥了。但是,光知道這些還不行,還需要掌握好施肥時機,因地制宜,因樹施肥,適時施肥。

從時間上來,一年當中,楊梅需要施兩到三次左右的肥。

第一次施肥是在楊梅萌芽抽梢前,這次施肥的作用是與上年基肥一起,滿足萌芽、春梢生長、開花及幼果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以利坐果。尤其是花量多、結果多的大年樹,這次追肥後,既能補充開花及幼果生長所需養分不足,又促進春梢的發生量,為次年具有充足的果預備枝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小年樹或基肥施足時,可不必再施追肥。

第二次施肥是在采果後,由於楊梅開花結果及枝梢生長消耗了大量養分,接下來就進入了花芽分化期,因此采後要及時追肥,以利恢復樹勢,提高葉片的光合效能,製造更多有機養分促進花芽分化,增加花量。然而對小年樹來說,由於結果量少,負擔輕,樹勢生長旺盛,這次迫肥可不施。

第三次施肥是秋施基肥,時間大致在10月份左右,這次施肥是為了給楊梅樹花芽分化和來年的開花結果提供充足的營養。此次施肥主要是施有機肥,可選用有機生物菌肥——奧土沃、微生物土壤調理肥——奧農樂,因為有機肥營養全面,除了可以全面的提高營養元素以外,還可以改良土壤。

楊梅施基肥的方式:

1、盤狀。適於幼樹施肥,以主幹為中心,把土壤呈圓盤狀耙開,近主幹淺溝5厘米,遠主幹深溝10厘米。先把耙開的土堆在圓盤外沿,施肥後再覆回。

2、環溝。沿樹冠外圍滴水線附近開環形溝,溝的寬度,深度隨肥料的種類、多少而定。如施有機肥、磷肥溝宜寬深,施化肥、氮肥、鉀肥溝可淺狹。一般溝寬20厘米、深30厘米左右。
3、穴施。肥料數量不多,可沿樹冠滴水線每隔一定距離挖穴,施肥後覆土。
4、放射溝。以主幹中心向四周放射狀挖長方形短溝,長50~60厘米,寬20~30厘米,深30厘米,施肥後覆土。

總之,楊梅施肥,需要根據樹種、樹齡、樹勢以及土壤環境來判斷什麼時候施,該施什麼,只有合理的施肥,才能讓楊梅多結果,結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