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大多是新人?戰術戰法截然不同,老飛行員們無奈退場

2020-11-19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飛行員大多是新人?戰術戰法截然不同,老飛行員們無奈退場

作為我國目前最為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戰機大多配備在最精銳的單位中。但是就目前公開的報道和資料上看,殲-20的飛行員大多是新人,也就是剛從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這與"最先進的戰機配備經驗老到的飛行員"的傳統觀念有所不同。年輕人們難道在駕駛殲-20上就能比經驗豐富的「老鳥」們更強了嗎?這種配置似乎超出常理。

這個答案其實是毋庸置疑的。殲-20集成了當今中國絕大多數先進的航空技術,這其中蘊含的科技含量遠比此前的第三、第四代、甚至是四代半戰鬥機要高。相比之下,年輕人們更能接受高科技產品吧?對於已經有著"智能化"影子、集成了AI等技術的殲-20來說,接受能力強的年輕人顯然更玩得轉。

其次便是戰術戰法的截然不同。相比以往的殲-11A/蘇-27SK、殲-11B等雙發重型戰鬥機,在空戰中基本會遵循這樣的順序:超視距空戰中捕捉窗口發射中距彈,進而在"狗斗"中捕捉窗口發射格鬥彈乃至機炮如此循序漸進。這樣鮮明的層次感是在空空飛彈發展了幾十年後沉澱下來的,在四代機以下機型的空戰中根深蒂固,已經墨守成規。如今的空戰打法要改變,畢竟未來我國面對著是周邊多達幾百架的五代機,戰法也要改變,之前照本宣科的形式已經過時,所以要研發新的戰法來強化殲-20戰機的戰鬥力。

殲-20並不需要之前的戰術戰法。作為隱身戰鬥機,它本身的密級相當高。在日常的飛行中必須攜帶龍勃透鏡以防被收集雷達信號特徵,在各種突髮狀況下還必須保證連碎片都完整無缺地收集回軍方單位處理。這是以防隱身塗料、復合材料蒙皮甚至電子元器件等落入敵對國家手裡,從而分析殲-20的技術水平。那麼在作戰中,它就需要極為小心地使用、保存自己。

傳統的空戰架構下,空中對戰的已經是取決于飛行員本身。飛行員本身的技術往往決定了空戰的走向,即便是殲-20這種具備隱身性能的五代機,也難免有敗績。而如果是在利用隱身優勢突破敵防空圈,悄然鎖定目標後發射遠距空空飛彈即脫離,這種根本令敵軍抓不著的戰術顯然是殲-20的天下。如果說殲-20是一位"刺客",哪位刺客在深陷重圍之後還和敵軍搏鬥?

老飛行員們對於傳統的空戰架構顯然能比自家的床更熟悉,可惜殲-20並不需要這樣的戰術;對於使用傳統的操縱手段進行駕駛、攻擊,肯定也是"老飛"們的經驗更加老到,但剛從航校畢業出來的年輕飛行員顯然能更加熟稔地運用高度智能化的飛控、火控硬軟體;雖然在戰鬥機駕駛經驗上"老飛"們更加豐富,但對於殲-20的改裝訓練上沒準比不過大學四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五代機戰術戰法的新銳。

以往剛畢業出來的飛行員都會分配到二代機單位去駕駛殲-7、殲-8戰機,再往前推幾十年就是殲-5、殲-6戰機。讓剛"放單飛"的飛行員去二線單位駕駛次一級戰鬥機,這幾乎已經成了共識。一方面是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訓練飛行員,一方面是可以消耗老飛機的飛行小時。記得在一次演練中,但曾有一位剛離開教練機便馬上登上殲-20的新人,駕駛著殲-20在模擬空戰中擊落了16架戰鬥機,戰損比達到0:16——這就足以證明新人駕駛殲-20還是站得住腳的。老飛行員們這時候真的是無奈退場。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還會裝備更多的殲-20戰機,並且還會有改進型,自然需要更多的飛行員來駕駛此類戰機。這一系列都代表著飛行員培養思想的轉變。新銳的駕駛員為中國空軍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自然有到了自身極限值的老飛退居二線。老飛行員們當然可以通過更為刻苦的學習來獲得殲-20的改裝資格,更多的也許只能感嘆廉頗老矣而沉心駕駛現在的座駕。時代在不斷前進,這種種實例雖然很遺憾,但這是時代的固有鐵律,是時間制定的叢林法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MZb4XUBxV5JH8q_9M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