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的偏愛:同樣的主題,不同的故事,部部都是奧斯卡

2019-08-18     熊掰掰愛睡覺

電影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它由無數個細小的情節與碎片組成,正是這些精彩紛呈的細節成就了電影的多樣性,使之成為了在任何時代都永不過時的經典。但電影複雜的背後,也有它循規蹈矩的規則,當我們把電影當作一個整數來分解公因數時,你會發現每個電影分到最後都變成了一個簡單的公式:某人+某事=某主題。公式雖然簡單,但發揮的空間卻巨大,在好萊塢近30年的歷史上,有一個簡單的公式被反覆用了三次,但每一次都能給人帶來震撼,每一次都能獲得奧斯卡大獎。

公式就是電影的基本結構,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情況下發生了具有特殊意義的事,這個屢次征服奧斯卡的公式卻極其的簡單:「積極主動的A君+守舊保守的B君(兩個完全相反的人物),在一段機緣巧合的旅行之後,彼此改變成為了對方最信任的人。」故事相當老套,但卻總能收到奇效。因為這個公式的背後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信任的事實,電影通過不同人之間的相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來構造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世界。而三部通過這個公式獲獎的奧斯卡影片分別是:1988年的《雨人》、1992年的《聞香識女人》和2019年的《綠皮書》。

《雨人》:兄與弟的相逢,喚醒沉睡多年的親情

《雨人》是達斯汀·霍夫曼與湯姆·克魯斯傾情合作的一部奧斯卡經典電影,故事劇情完全符合上述公式:湯姆·克魯斯飾演的查理是一個心高氣傲只顧眼前生意而忽略了身邊親情的年輕人(A君);而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雷蒙則是天生性格缺陷孤僻自閉的弱智(B君)。兩人因為查理父親的去世而相遇,彼此竟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查理為了平分父親300萬的遺產,強行把雷蒙帶出了療養院,開始了前往洛杉磯的公路之旅。一路上兩人由開始的磕磕碰碰到後來的相互關懷,彼此成為了對方最親近和在乎的人。

電影獲得了第6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四項大獎,並且喚醒了當時美國社會對自閉人群的關注。達斯汀·霍夫曼憑藉自己超強的演技,演活了一位自閉人的孤獨與善良,他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自閉人群渴望尊重與交流的內心世界。電影最精彩的部分是雷蒙與查理在相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儘管兩人格格不入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雷蒙的善良喚醒了查理的親情,而查理的奔放,也讓雷蒙體驗到了真正的生活。電影的最後,雷蒙把自己最親近人的名字由9年的護工弗恩變成了相處7天的查理,這讓我們看到了親情最溫暖的魅力。

《聞香識女人》:老與少的相識,點燃人生的希望

《聞香識女人》是偉大黑幫教父阿爾·帕西諾唯一的一部奧斯卡影帝作品,電影中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弗蘭克是一個退伍的盲人軍官(A君),他高傲自負脾氣火爆,因為雙目失明而對生活失去了最後的期望;而克里斯·奧唐納飾演的查理則是一個樸實單純老實得有點懦弱的學生(B君)。查理因為貧困而來到了弗蘭克家做兼職,但弗蘭克卻悄悄的帶著查理來到了紐約,打算享盡人生最後的奢華之後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幾天的相處之下,小毛孩查理竟然成功地開導了弗蘭克放棄輕生的念頭。

該片獲得了第6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電影最大的看點在於失明的弗蘭克如何找到繼續生存下去的理由,而查理給了他兩個:開得一手最酷的法拉利和跳得了一曲最美的探戈。弗蘭克與查理,一老一少完全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人,但在幾天的相處之中卻形成了深厚的友誼。弗蘭克真正缺乏的其實並不是面對黑暗的勇氣,而是繼續生活下去的意義,正是查理的陪伴,讓他重新品嘗到了生活的滋味,點燃了弗蘭克新的生活希望,而弗蘭克也掃除了查理在學校里的陰影。電影最後弗蘭克的歡笑的身影那是對生活最好的祝福。

《綠皮書》:黑與白的碰撞,打破種族間的隔閡

黑與白的種族問題向來是好萊塢電影里比較沉重的一個話題,但《綠皮書》卻用相對輕鬆和溫暖的方式擊打著人們的心靈。電影由維果·莫特森和馬赫沙拉·阿里主演,其中維果·莫特森飾演的托尼是一個狂妄自大又貪圖利益的種族歧視者(A君);而馬赫沙拉·阿里飾演的黑人唐則是一個自律保守但軟弱自卑的一流鋼琴師(B君)。托尼因為錢而擔任唐的保鏢進行南方巡迴演出。這本只是一樁簡單的僱傭買賣,但在巡演路上的點點滴滴,卻完全巔峰了托尼對黑人的認識,兩個相互排斥的人,最後成為了一生的摯友。

《綠皮書》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電影的成功在於用最極端的方式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托尼是一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他是一個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而唐則是黑人世界裡最成功的黑人,超一流的鋼琴家,兩次進入白宮表演,儘管如此,在種族歧視主義面前,他仍然是一個連上廁所的資格都沒有的黑人。這是白與黑兩個極端的典型,竟然能在旅途的相處升華彼此的感情,電影要表達的不僅是去種族歧視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對人與人相處中,愛的包容與偉大的讚頌。

《雨人》《聞香識女人》和《綠皮書》,一個講述的是正常人與自閉者的故事,一個是盲人老頭與青年學生的故事,一個是白人流氓與黑人鋼琴家的故事,三部電影八竿子都打不著,但卻有一個相通的主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三部電影都能給予我們一種莫大的治癒感,那是因為它們都觸動了我們最敏感的神經: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由人組成的世界裡,每一天我們面對著無數的人群,但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地走進我們的內心,我們習慣了用固有的眼光去評判別人,同時又把自己裹在了保護自己的套子裡,從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成為了世間最遙遠的距離。只能拿著電影里的感人結局,來慰藉一下自己空虛的心靈。

三部電影雖然故事結構相同,但真正的成功卻與這個電影公式沒有太多的關係。《雨人》讓我們看到的是達斯汀·霍夫曼的專注,《聞香識女人》讓我們看到了阿爾·帕西諾的癲狂,而《綠皮書》則讓我們感受到了美國文化的真實。成功豈是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搞定的,那些真正偉大的電影永遠都無法複製,哪怕他們只是用最簡單的故事來給人最深刻的感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LxgvmwBJleJMoPMCx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