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明區豎新鎮仙橋村、港西鎮北雙村、新村鄉新中村、城橋鎮金日居民區、向化鎮向宏居民區5家單位,被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命名為上海市「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重點培育單位。
這5家培育單位有什麼過人之處?
接下來,
小編將陸續帶領大家
領略這些村(社區)的法治魅力……
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豎新鎮仙橋村,
去探尋它的發展足跡!
仙橋村位於豎新鎮北部,村域面積2780畝,可耕地面積1765畝,共有11個村民小組,745戶農戶、1683人,其中,中共黨員83名。近年來,仙橋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農村幸福示範社區、全國宜居村莊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上海市民主法治村等多項榮譽。
一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建引領
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強化黨支部中心組學習;健全「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家庭」服務組織體系,推進村黨建服務站、黨建先鋒服務點、黨員家庭「3D」黨建系列陣地建設,組織開展「班子三比、黨員三亮一創、組織三評」活動;成立「老管」書記工作室,發揮優秀書記在傳、幫、帶方面的作用,並打造黨建文化園,充分發揮黨建示範引領作用。
二
培育自治風尚,促進民主參與
探索建立村民理事會,通過建立議事箱、議事欄、議事廳、議事日、議事會「五位一體」群眾議事制度,形成議事自治風尚;充分發揮「百言堂」姐妹議事會、「婦女微家」、「睦鄰服務點」等自治組織作用,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矛盾化解和志願服務;探索「鄉賢治理」機制,組織成立鄉賢理事會,參與基層事務協商和社區治理,並建立「聚賢閣」作為理事會活動陣地;創新村務公開有效形式,在全市率先將原來在村委會公開欄內紙質公開的內容「搬」上電視,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信息全部進入老百姓的家庭電視端。
三
注重崇德向善,致力以德育人
開設道德講堂,每月一期,通過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向村民傳遞法治正能量;做強志願者服務隊伍,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者活動,引導村民廣泛參與志願行動;改進「村規民約」,在原有的基礎上廣泛宣傳動員,深入徵求百姓意見,增強村規民約的人性化和可操作程度;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在村主幹道上建起長約30米的家訓牆,將優秀家訓予以展示,以家風家訓規範自身言行,加強自我道德修養。
四
開展平安建設,確保法治有效
結合「法律服務進村居」活動,每年邀請律師、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員為村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依託本地資源,打造法治文化園、仙橋法苑等法治文化陣地;挖掘現有社會資源,成立「惠才」法治驛家,延伸普法、矛盾化解觸角。建立「一帶一區一到」網格化責任機制,推進社區精細化管理;做實「一村一警」、村級綜治工作站規範化建設,著力提升運行效能;推進智慧村莊建設,村內實現光網覆蓋;完善村監控室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本村平安社區人防、物防、技防的互聯互通,治安形勢平安穩定。
五
著力產業布局,推動經濟發展
一是調整產業結構。目前全村95%的農業土地已經流轉,引進6個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初步形成了糧食種植、生態種養、果蔬採摘、同濟創意農業、有機蔬菜、農家旅遊等6大發展板塊。村民每年除獲得土地流轉費收入外,還可通過合作社務工增收。二是探索生態農業。引入光明集團等企業,嚴格管控穀物、蔬果的種植;聯手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來村開展「桃花村試驗」,創辦「創意農家樂」。水產生態園、種植體驗園、果蔬採摘園等休閒觀光農旅基地初具規模,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農旅結合形成特色,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作者:瀛洲法宣
編輯:顧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