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桃市遇「冰價」淄博池上早生桃豐產桃農難豐收

2019-07-28     海報新聞客戶端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張雪

「賣!咱們先供6000斤吧,我現在通知村民去摘,明早裝車給拉過去,今天行情有點回升,明天是不是還這個價不好說呀!」在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東陳疃村村委會辦公室里,村主任陳峰扯著干啞的嗓子,與電話里駐村第一書記商定先出售6000斤桃子,剩餘4000斤根據明天行情再定。

7月27日下午一點半,氣溫高達38度,熱氣直往身上撲。剛頂著日頭從桃園回來的陳峰滿頭大汗,土紅色的破舊T恤衫早已濕透,腳上的布鞋有幾處破洞沾滿了泥土。陳峰說,與去年市場售價兩三塊錢相比,今年的價格才一塊錢左右,好一點的批發價七八毛,差一點的五毛,個頭小的就乾脆沒人要。今年「早生」桃子從開市以來市場行情讓他和鄉親們即心焦又無奈。

陳峰今年47歲,之前在一家玻璃廠打工,回鄉干村主任只有一年半的時間。村裡有700畝桃園,這一個月來他滿腦子都是賣桃子。 「人工費?老百姓哪會算,都是起早貪黑摘桃急著賣,爭取一天多賣幾趟,總比爛在地里強。」抓起濕噠噠的毛巾,重新掛在脖上,陳鋒眉頭緊鎖。

凌晨戴著頭燈摘桃趕早市 400斤桃老潘才賣了160元

7月27日早上8點,老潘兩口子騎著三輪車拉著一車桃從山上下來,到村口路邊上賣桃。老潘是池上鎮王疃村人,與老伴種了十幾年桃。八個筐裝滿一車,按個頭分類,筐內桃子個個鮮嫩水靈,這一車大約有400斤。

「先嘗後買,才知好壞」,剛到村口的馬路牙子,老潘就開始招呼上了。「我們嘗個小的就行。」「吃小的幹啥,要吃就吃大的,來這個。」老潘專門撿了個頭大的鮮桃,用力遞給圍在車前的人。

轉悠了一圈,桃子還沒賣出去,老潘又跨上三輪車去別的地兒找新買家。從凌晨兩點,老潘兩口子就開始打著頭燈摘桃,一摘就是6個小時。對兩口子而言,現在賣桃不求別的,「只要有來收的就去摘」。

「這桃你賣多少錢?」

「你給多少錢?」

「你這筐下邊都是小的,顏色也不好,7毛吧。」

「能不能再高點?」

「確實高不了了。」

……

最終,老潘還是以每斤7毛的價格賣出了今天的第三車桃,「不賺錢,一個筐成本60元,一筐桃也60元,再算上施肥、澆水等開支,今年能保住本就很不錯,很不錯了。」老潘苦笑道,一旁的老伴摸著從地上撿起來的桃心疼不已。

桃農的帳本不敢細算。老潘說,他家有300棵樹,施肥農藥花了8000元,今年天旱又澆了4遍水,這就是2000元,至於人工成本就更不敢細算了。

記者採訪了解到,天氣旱,雨水少,大多數桃農要想讓桃子達到上市品質,至少要比往年多澆四五次水,生產成本開支增加了不少,再加上今年桃子集中大量上市,價格不可避免地不如往年。記者採訪了解到,最先上市的「早生」品種, 50斤一筐個頭小的桃,連5塊錢還賣不上,這樣的桃農們乾脆就不摘了。辛辛苦苦一年,桃子賣不上好價錢,成了桃農們一塊「心病」。

銷售周期短一次也不敢多收 忙活兩三天賺個辛苦錢

從博山池上鎮政府驅車沿路往上走,幾分鐘後便來到鎮上的鮮桃交易市場。從凌晨12點到下午5點,市場裡人流不斷。少一點的用小車推著,多一點的用機動三輪車拉著,桃農們來來回回,客商的貨車進進出出,用沙土石子鋪的路面上,壓出一圈又一圈車輪印。

果商和桃農一樣,在市場上不停地徘徊觀望。「沒辦法,我們收多了也不好賣,今年周邊桃子產量高,量大了價錢就上不去,辛辛苦苦大老遠的過來忙活也賺不了幾個錢。」一位轉了好幾趟的果商說。

果商張大哥兩口子,當天早上五點從張店開了兩個多小時車過來收桃,然後第二天再拉到集市上賣,五歲的兒子暑假沒人照看,便帶在身邊。「一天下來也就收個一千來斤,多了不敢收,幾天下來,拋去油錢,一共賺500塊錢。」張大哥說。

「200斤『早生』個頭小的桃子,收才20塊錢,灌溉澆水一個小時成本就60塊,不賣了,費這些勁摘桃還不如去打零工。」市場的角落裡,池上大里村的康大娘看著車裡半晌午還沒賣出去的桃急躁又失落。因天氣原因,她300多棵樹的果子一部分在半大的時候就落了,「一棵樹死了半棵。」說著康大娘眼眶微紅,整天在地里伺候果樹的她並不明白今年桃子的價格為何這樣低,對這樣的市場行情更是無計可施。等了挺長時間後,康大娘便招呼丈夫拉著桃走了。

記者從博山池上鎮政府了解到,池上鎮有2.4萬畝桃林,擁有30多年栽植歷史,依山傍水,晝夜溫差大,鮮桃品質遠近聞名,成為鎮上農業經濟的一張名片。7月27日,正值周六,池上鎮負責農口的副鎮長李耀華還在辦公室里聯繫客商。每天鮮桃市場人流得有幾千人,這幾天從凌晨開始他們就排班在市場上進行疏導。

「桃農急,我們也急,今年『早生』品種比往年增加兩三倍,之前大客戶還沒有進來,導致價格不高,再加上桃子不易長期儲存銷售期短,桃農沒辦法,這才急著銷售。」李耀華分析說。

李耀華告訴記者,每年7月到9月是鎮上桃子上市的時間,一直以來,桃子銷路不是問題,但今年價格比往年價格低了不少,這幾天隨著不少新客商進入,目前桃價開始有了回升跡象,為了再拓寬銷路,鎮上也積極聯繫京東、淘寶等大的電商平台與村裡接洽。

從開花到結果,一顆鮮桃,凝結了桃農們一年的辛勞,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來幫幫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9puO2wB8g2yegNDC5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