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鎮是寧洱縣唯一的貧困鎮。2013年全鎮識別出建檔立卡戶貧困戶582戶,建檔立卡人口2218人,貧困發生率19.33%。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德化鎮認真落實各項脫貧攻堅好政策,奏響了一曲曲動人的脫貧減貧戰歌。截至2019年底,共有建檔立卡戶572戶1889人,脫貧563戶1868人,未脫貧9戶21人,貧困發生率0.18%。
生態雞
在德化鎮勐泗村,早上天剛亮,脫貧戶竺明仙和丈夫就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給雞投食、加水,打掃雞舍,這是她們家在脫貧後,正大力發展養殖業的一個日常。竺明仙的父親早些年去世了,母親身患重病,姐姐身體有缺陷,2016年她家通過精準識別被評為建檔立卡戶。
在扶貧工作隊全力開展結對幫扶,產業扶貧,醫療保障等一系列精準幫扶措施下,竺明仙一家人努力賺錢,2017年家庭人均純收入13270元,達到脫貧標準,摘掉了窮帽,竺明仙欣慰地笑了。「當貧困戶既不能發財,更不光榮,好日子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勞動得來。」竺明仙篤定地說。
勤能興家,志能脫貧。日子有了盼頭,好強的竺明仙,也想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更好的生活。一直給別人打零工干不出什麼名堂,今年年初,在和丈夫商量以後,竺明仙決定往養殖業發展,考慮到去年以來豬價成本太高,資金不夠,竺明仙便想著生態土雞養殖也是個不錯的路子。說干就干,今年2月份,她和丈夫在廠洞小組旁邊的山地上以一年3000元的價格租了21畝地試驗養雞。
勤勞的竺明仙
在家人的幫助下,投入了16萬資金用於購買雞苗、搭棚等。「本來計劃養1萬隻,但是考慮到我們養殖技術可能不成熟,資金不夠、環境氣候、銷路那些也沒對接上等各方面的問題,萬一失敗,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就這麼沒有了,還是不敢太冒險。」竺明仙的丈夫說。
養雞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雞苗剛進幾天,小雞經常發出怪叫,有的病懨懨的站不起來,拉出的糞便紅的,黑的,白的,這可急壞了竺明仙,她和丈夫連夜到普洱市買了幾千塊的藥回來喂,接連幾天,為了照顧雞崽熬到半夜。為了掌握養雞技術,去年11月份,竺明仙的丈夫報了養殖培訓班,到昆明學習養雞技術。現在,對於養雞,竺明仙和丈夫也能算半個行家了。
談到未來,竺明仙有更美好的期待,她告訴記者,今年她家申請了創業貸款,下一步,打算把規模擴大,把脫溫室建起來。再把周邊的村民吸納進來參與養殖,漸漸形成規模,把養雞產業做強做大。
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自強奮鬥始終是根本和內因,一直以來,德化鎮始終堅持扶貧先扶志,搶占精神高地,群眾思想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貧困帽」從搶著「戴」變成了主動「摘」。相繼湧現出像竺明仙這樣的一批批自主創業,自謀發展的建檔立卡戶,他們不等不靠、脫貧致富,用自己的雙手譜寫出一首屬於自己的脫貧之歌。
雲南網通訊員 魯紅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