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的人說戀愛修成正果才是婚姻。
婚姻經營的好的人,認為婚姻是生活的根基,是自己在外拼搏的底氣;而婚姻經營不善的人,卻認為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是源自於婚姻,婚姻成了一種掙脫不得的羈絆。
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閱歷,承上啟下。
承上,兒女成家立業後,脫離了父母自成一家。當這個小家庭成長了,也到了父母垂垂老矣的年紀,那時候也有能力償還父母的養育之恩了。
啟下,夫妻組織家庭最重要的家庭責任就是後代的繁衍,這樣才能保證血脈的延續與文明的傳承不斷。有的人甚至把兒女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將來自己故去後,證明自己曾來過這個世界最好的證據。
先有婚姻,後有家庭,婚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婚姻穩固,家庭和諧,夫妻可以心無旁騖地在外拼搏奮鬥,日子自然芝麻開花——節節高。
如果婚姻不穩,在單位忙的四腳朝天,回家後還要跟老婆吵個頭昏腦漲,那日子想想都覺得生不如死。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婚姻中夫妻之間矛盾重重?
原因很多,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為內,一為外。
內部因素只要是夫妻之間三觀不合,感情基礎薄弱等。
而外在因素則是經濟條件、人際關係處理不善等等。
內部因素很難調和,但外在因素因只要方法得當,總有解決的辦法。
馬明出生貧寒,但足夠努力,因為很小父母就告訴他,要想從大山走出去,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最快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讀書。
只要把書讀好,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不負眾望,那年高考馬明超長發揮,考進了南方的一所知名大學。
大學期間勤工儉學,在父母的期盼下,他順利畢業走入社會。
大四那年,輔導員建議他繼續深造,但出於現實的考慮他拒絕了,他想早點走入社會,早點賺錢,然後早點報答父母。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名牌大學畢業的馬明,入職了當地一家大型企業,起薪較之應屆生要優厚的多。
沒多久他就意識到,要靠一月六千的工資在這座沿海一線城市紮根太過夢幻了,即便一年或兩年後他月入過萬,那也是杯水車薪。
因為,這座城市的房價像坐上了火箭,感覺像要衝上天際的節奏。
他想要返鄉,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
他們覺得自己的兒子十幾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考出去,怎麼能再回來,這太丟自個的老臉了。
一介貧寒子弟,想要在這座城市真正地紮根下來,似乎只有一條路可走了——娶個當地的姑娘做老婆。
馬明的26歲那年結的婚,這距離他大學畢業已經快四年的時間了,結婚對象是當地城裡人。
姑娘有房有車,岳父母有地。
跟馬明不同,在姑娘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父母就把一套房子過戶到了她的名下,言明這是給她的嫁妝,也是父母為她備好的婚姻底氣。
姑娘把馬明領回家時,當父母知道他是個外鄉人時,並不太樂意女兒跟他交往。但姑娘很執著,直言如果父母不能讓她體體面面地出嫁,那她就把生米做成熟飯,到時候,看父母還有什麼臉面見鄉里鄉親。
父母被氣得夠嗆,最終還是勉為其難同意了。
婚後,馬明退掉了自己的出租屋,搬到了妻子的房子中。
一晃四五年,小倆口的日子一直過得很平靜,馬明朝九晚五的上班,妻子比較悠閒,只是時不時地去自己開的寵物店裡轉轉,其餘時間大多用來跟朋友聊天逛街。
但作為妻子,她還是合格的。為了馬明,她學了烹飪、插花和烹茶,在家裡沒有一點驕縱的樣子,相反下班回家就往沙發上一窩的馬明倒像是個大爺。
馬明的父母在家務農,雖然一年四季忙的不可開交,但對於兒子的事也是挂念不下。
為了讓父母寬心,馬明騙他們說自己在城裡買了房子。
這可把父母高興壞了,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但對於馬明所在城市的物價和房價也是有些了解的。
他們做夢都沒想到,30歲左右的兒子,畢業後不到六七年的時間裡,竟然可以在沿海一線城市買得起價值幾百萬的房子。
即便是只付個首付,那也要百萬上下。
他們見人就夸自己的兒子有本事出息了,農閒時,他們突然想去兒子所在的城市看看。
一來認認兒子新房的門,二來也見識見識當下兒子的氣派,也好回家後向別人吹噓。
馬明跟妻子說明了情況,妻子表示理解,並願意配合馬明來讓他矇混過關,畢竟公公婆婆也不會長住,往後的日子還是夫妻二人一起過,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傷了和氣。
但是對公公婆婆甚少接觸的兒媳,顯然將事情想得簡單了。
公公婆婆來了以後,原本平靜的生活掀起了波瀾。
兒子在大公司供職,工作穩定月入過萬,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買了一百多平的大房子,這下子公公婆婆的腰板也硬了不少。
呆了不到一個星期,她們發現兒媳婦的日子過得太清閒了,簡直是懶人一個。天天跟朋友逛街聊天喝茶,這花的可都是兒子的錢,能不心疼嗎?
公公一個大男人不好說,婆婆卻能拉下面子來摻和兒子和兒媳的家務事。
她開始給兒媳派活,頤指氣使。
看在她們暫住的份上,兒媳婦選擇了隱忍,只要有機會就躲到朋友家,一走就是一天。
這更引起了婆婆的不滿。
她開始明里暗裡地讓兒媳出去找工作,只要兒媳在場,就開始念叨兒子成才的艱辛歷程和如今賺錢的不容易。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可是就是有人不懂,唉!」婆婆指桑罵槐畢,又開始數落自己的兒子。
「你自己賺點錢也不容易,咋就不知道省著點花呢,當初你結婚時,我跟你爸離得遠也沒給你好好把把關,既然結了,離總歸是不好的。當媽的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子過得好,這樣吧,以後你的工資卡就由媽媽保管吧,每個月我定時定量給你們生活費,省的你們不知道節儉亂花錢!」
說到這,婆婆眼神莫測地看了兒媳一眼。
馬明的老婆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長大,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就算結婚後,跟丈夫也是琴瑟和諧,自己操持家務也並非被迫,都是因為愛而自願付出的。
現在被一個突然出現的婆婆連損帶罵,她自然臉上掛不住。
忍不住反唇相譏道:「我家光拆遷就在市裡分了三套房,家在城郊有房有地,我用得著靠你兒子嗎?我連自己家裡的錢都花不完,你不就覺得自己兒子在城裡買了套房子出息了麼,是不是現在還想給他換媳婦了?只是怕您換完兒媳婦後,還得從這搬走!」
「你什麼意思,鐵打的房子流水的媳婦,這是我兒子的房子,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婆婆氣的差點跳起來。
「您想多了,原本只是為了哄你們兩位老人開心,讓你們回去也臉上有光,所以才答應配合馬明,說我婚前的房子是他賺錢買的,誰知道您太不識抬舉了!」
媽媽跟媳婦在一邊爭鋒相對,而馬明卻面沉如水地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不知道在琢磨些什麼。
說完,馬明的媳婦拿著自己的包走了。
而事情的結局就是父母滿懷尷尬的離開,馬明既沒有得到面子,也失去了里子。
但很明顯,經過這件事情,馬明與媳婦的感情也不復當初了。
總有人說,現在的婚姻變得越來越脆弱了,年輕人似乎不懂得婚姻的真諦,動不動就提離婚。
其實沒有誰會拿離婚當兒戲,夫妻之間之所以選擇走這條路,完全是因為他們已經無路可走。
一段婚姻的破裂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夫妻雙方已經沒有了感情,他們再也無法在這段無愛的婚姻當中繼續下去。
而有的婚姻之所以會面臨解體,是因為其中參與了太多的人,比如雙方的父母,甚至是親戚。
當夫妻關係已不再是單純的夫妻關係,他們的感情自然就難以繼續,這個家也難以穩定。
婚姻中,遇到最大的外在阻力除了經濟就是婆媳關係。
在馬明與妻子的婚姻中,原本並沒有經濟阻力,但就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母親和媳婦的關係,不僅婆媳矛盾迸發,順帶著原本銷聲匿跡的經濟阻力也浮出了水面。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就成了一段婚姻中的重中之重了。
處理婆媳關係,男人的作用至關重要,在家庭中,為了避免母親和媳婦發生矛盾,男人需要做好這些。
一、別講道理
家是談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在家庭成員陷入焦慮、憤怒等等負面情緒時,最不想聽的大概就是長篇大論的大道理。
如果在公司或者其他場合,或許她也就忍了,在家庭這樣比較私密的場合,多數人是不會選擇隱忍的。
你開始生硬地講道理的時候,正好給了她一個宣洩的藉口。
這個口子一旦打開,人在憤怒的時候往往都是口不擇言,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樣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就會越積越深。
所以,男人在家千萬別講大道理。
二、別和稀泥
凡事有對錯,家裡雖然不是論對錯講道理的地方,但是在有衝突發生的時候,也別急著和稀泥。
當婆媳發生衝突時,事情總有緣由和對錯,如果你想各打五十大板,那很顯然占理的不服,有時候和錯了稀泥,還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這時候,首先應該做的是想辦法將兩個人分開,只要不面對面,也就少了繼續衝突的必要條件。
當男人單獨面對自己的母親或媳婦時,切勿跟對方談論「對頭」如何的不容易等等,你要做的就是肯定你對面的人值得肯定的地方,至於不足之處,這時候並不是指出的最佳時機。
等徹底冷靜了,才是找她們好好探討一下事情是非曲折的時候。
三、別拎不清
不少家庭婆媳矛盾重重的關鍵並不在婆婆與兒媳身上,問題的關鍵在於兒子。
作為婆婆與兒媳關係的紐帶,很顯然兒子並沒有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當自己的母親跟自己的媳婦發生矛盾時,最忌諱的就是男人拎不清拉偏架。
有的男人在母親跟妻子爭吵時,總是以母親年齡大、不容易等為藉口,強行要求自己的媳婦「理解」忍讓自己的母親。
而有的男人則是護妻狂魔,妻子稍微有點不舒服,他就會炸毛。
不論是護妻還是護媽,脫離了事情本身,這就是拎不清。遇事就事論事,千萬別瞎聯想,還讓別人無條件地理解忍讓,這樣的事只有情商低的人才做得出來。
文/愚慧,圖/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