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腦健康專家
專注腦科 用心服務 追求卓越
關注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分為不可干預和干預的兩種,天氣、年齡和性別是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但以下因為是可以干預的。
心臟病
吸煙、酗酒
高血壓
糖尿病
血脂異常
目前我國人群中促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迅速攀升,且出現多種危險因素疊加現象。研究已證實高血壓、糖尿病、血清膽固醇水平及吸煙等與心腦血管病多發有直接關係,但值得重視的是,到目前為止,這些主要危險因素在我國人群中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以「觸目驚心」的速度上升,積極控制各種危險因素至關重要。
危險因素1:高血壓
當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數量正在快速遞增,且多數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這可能是導致腦血管病高發的最主要原因。高血壓的治療目標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減少腦卒中等合併症的發生,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的達標同等重要,血壓水平<140/90mmHg為宜。
建議:主動關心自己的血壓,35歲以上成人需要開始留意自己的血壓,高血壓患者更應經常測量血壓,以調整用藥劑量。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高血壓非常重要
01減重
腹部肥胖比體重指數BMI(kg/㎡)保持在20-24;
02限鹽
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
03減少膳食脂肪
每日食用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奶類250克,食油20-25克,蛋類每周3-4個,少吃糖類和甜食;
04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
05戒煙、限酒
嗜酒者男性每日飲酒<20-30克,女性<15-20克。
危險因素2:心臟病
美國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無論何種血壓水平,有心臟病的人發生腦卒中的危險都要比無心臟病者高2倍以上。心房纖顫是腦卒中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非瓣膜病性房顫的患者每年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為3%-5%,大約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建議:40歲以上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心臟病;冠心病高危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
危險因素3:糖尿病
糖尿病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在糖尿病高發的歐美國家,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卒中的危險性增加2倍。
建議: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檢測血糖,空腹血糖應<7mmoI/L。輕度糖尿病患者應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鍛鍊,2-3個月後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者,應按醫囑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治療。
危險因素4:血脂異常
進食大量油膩的食物,血液帶著脂肪在全身遊動,高脂血症可以增加血黏度,加速腦動脈硬化的進程,與缺血性腦中風有關。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過低時可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建議:血脂異常尤其是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其他危險因素者,首先應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時選擇降脂藥物,並定期複查血脂。
危險因素5:吸煙
吸煙會影響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統,加速動脈硬化,升高纖維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等。經常吸煙是一個公認的缺血性腦中卒的危險因素,其危險度隨吸煙量而增加。長期被動吸煙也可增加腦卒中的發病危險。
建議:戒煙;在辦公室、會議室、飛機、火車等公共場所設立無煙區,以減少被動吸煙的危害。
危險因素6:飲酒
酒精攝入量對於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劑量相關性,長期大量飲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導致中青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男性每天喝白酒不超過50ml(酒精含量<30克),啤酒不超過640ml,葡糖酒不超過200ml(女性飲酒量需減半)可能會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而每天飲酒大於5個「drink」者(1個「drink」相當於11-14克酒精),發生腦梗死的危險性明顯增加,酒精可能通過升高血壓、導致高凝狀態、心律失常、降低腦血流量等增加卒中。
建議:飲酒一定要適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飲酒的酒精含量不應超過20-30克,女性不應超過15-20克。對不飲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飲酒來預防心腦血管病;孕婦更應忌酒。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改編自網絡,重在傳播科普,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