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網山丹訊 近年來,山丹縣東樂鎮深入推進「三大革命」,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線,以環保突出問題整改為抓手,以加強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重點,不斷強化五項舉措,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改善,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強化領導,夯實責任。堅持每月組織鎮村社三級幹部和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召開一次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會議,對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再擰螺絲、再加壓力,使全鎮上下切實做到「五大發展理念」、守土有責、帶頭整改落實和嚴肅問責追責四個入腦入行。同時,與各村簽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晰目標,靠實責任,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切實形成主要領導「帶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領導「主動抓」,包村幹部「積極抓」,村社幹部「配合抓」的「五抓」工作格局。
廣泛宣傳,全員參與。採取入戶宣講、懸掛橫幅、微信平台、電子屏滾動播放等多種形式,在312國道沿線、北灘工業園區等人口密集區和10個村主街道、公共場所懸掛橫幅39條,製作更換廣告牌22塊,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宣傳新《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環保政策法規。結合每月5日「黨員固定活動日」活動,組織和發動全鎮領導幹部、群眾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踐活動,努力營造社會各界關心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同時,將環境整治工作與「三治」工作有機結合,鼓勵「百姓參政團」、「道德評判團」、「百事服務團」積極參與監督,充分利用各村微信工作群,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不怕揭短亮醜的態度,及時公布在整治過程發現的突出問題,堅持做到發現及時、整治及時,切實形成環境衛生整治大家干,環境面貌好壞大家評,環境衛生監督人人管的長效工作機制。
齊抓共管,多方投入。積極探索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模式,結合生態護林員和村級公益性崗位共管共享,為各村及312國道配備專職保潔人員4支85人,合理規劃布局全鎮環衛設施,建立村級垃圾收集點17個,修建垃圾集中壓縮轉運站1個、配置垃圾收斗48個,配備垃圾桶(箱)1830個、小型電動垃圾收集車15個、7立方收集壓縮車2輛、22立方移動壓縮車1輛、垃圾轉運車1輛,1.5m3吸糞車10輛,運行廢舊農膜「以舊換新」兌換點2個。購買電動三輪掃路車1輛,電動三輪環衛車5輛,進一步加大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得到設施保障。去年以來,全鎮累計組織人力5200餘人次,查出突出問題33個,整治重點區域42處,出動垃圾清運車輛1300多台次,裝載機1600多小時,清除各類垃圾4000餘噸,清理廢舊農膜60噸,回收廢舊農膜210多噸,疏浚河道25公里,全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展良好。
創新方式,打造靚點。在集鎮新區周邊及城西村投資1200萬元,集中實施集鎮新舊區結合部風貌改造工程,改造巷道3條93戶,連片新建徽派特色院落34套,爭取新增住戶累計達到150戶,400人以上。同時,在城西至山羊堡道路以北的前山頭集體土地上修建高標準養殖小區1處,占地面積24000㎡,可容納養殖戶40戶、存欄2萬隻。目前小區建設已完工,正謀劃集中入住,實現人畜分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從源頭上解決煙煤污染和冬季「煙霧圍城」問題,以改變燃料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為目的,按照農戶自主、源頭管控、整村推進的原則,完成西屯、城西、大寨、城東改廁440戶、改炕1004戶。
突出重點,集中整治。嚴格落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對境內不達標的15家煤炭經營戶、12家採礦場、洗砂場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到了無證照依法取締,有手續規範經營。依法關停河道采砂企業9家;通過「融入一級市場、優化二級市場」著力規範煤炭交易,修建煤炭二級配送點2處,打造辰昆公司全市非煤礦山生態環境整治樣板工程。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全程跟蹤,建立工作檯帳和巡查日誌,定期進行檢查督辦,強化督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堅持把強化監督、嚴肅問責作為鞏固整治成果的有效措施,用配套的制度、過硬的措施、持續的辦法,抓好全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真正築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真正做到道路沿線、村社院落、河道渠岸、集鎮市場、工礦企業、田間地頭六個「必查必治」。(陳振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woNyXAB3uTiws8KJg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