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蘇州話VS東北話

2019-08-28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在全中國各地的方言當中,論誰家的最好聽實在是個無解的難題,但要論感染力,東北話那傢伙,絕對是槓槓的水平,人群中只要有一個東北人,那這片土地就是東北的

蘇州話與東北話顯然是兩個世界,在形容、表達同一件事物的時候常常會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東北地大物博,東北話自帶一股子豪氣,說什麼東西都是大。比如年輕的姑娘叫大妹子,吃的玉米叫大苞米,連做個菜都叫大亂燉。

蘇州古城顯然更小家碧玉,小姑娘呢是清脆地喊聲「小娘魚」玉米呢叫做「御麥」,細想想居然還有點皇家氣度。

據說玉米在明代從西方傳到我國後皇帝就下令,先在天下最富饒的江南地區種植試點,所以百姓就當做是皇家的麥子,稱之為「御麥」了。

東北話里當然也有「小」,比如含義複雜的「小樣兒」,有時候可以表示輕蔑,「小樣兒,就不信抓不到你」就是這種感覺。有時候這個詞也像是情侶之間在秀恩愛,「瞧你那小樣兒」

蘇州話里的「小」就更多了,小孩呢就統稱為「小囡」,從前小男孩還有個稱呼叫「小官」,孩子要是特別調皮可不叫「小樣兒」,而是會被家長呵斥為「小赤佬」、「小癟三」或者「小猢猻」,總歸是帶著親昵的嬉笑怒罵。而且這個「小」字千萬不能去掉,不然就真成罵人的話了。

說起罵人,同樣是氣急敗壞讓人「滾開」,東北人興許會大喝一聲「滾犢子」

而蘇州人輕易不罵人,真動怒了就會語速賊快的來一句「滾恩哆娘個青膀鹹鴨蛋」——要是北方朋友聽見了,估計還以為是在說外語呢。

每年春晚小品都是東北話的天下,在經典的《賣拐》里,一句「忽悠」名揚天下,從那以後但凡說到哄騙大家都會用這個詞。

蘇州人要想哄騙人呢,那就會說「我勒噱噱你哇」,北方朋友沒準會聽成「噓噓你」,露出疑惑而不失禮貌的笑容。

令人發噱的蘇州滑稽戲

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

另一個春晚小品《扶不扶》里演員沈騰倒在地上捂著自己的膝蓋叫著「我的波棱蓋喲」,如果他是蘇州人的話,那一定會說「哎喲,我格腳饅頭啊」

東北人的炫耀叫做「嘚瑟」,蘇州人的驕傲叫做「顯嘎嘎」;東北人說不怎麼樣叫「不咋滴」,蘇州人叫「不來三」;反過來東北人說厲害那叫「嘎嘎的」、「槓槓的」,蘇州人則是一句「結棍」走天下;

有一種東北味的拖泥帶水叫「磨嘰」,有一種蘇州范的慢條斯理叫「磨頭施」或者讓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倷個人磨是磨的了」;有一種東北感嘆叫「哎呀媽呀」,還有種蘇式的驚訝叫做「啊呀哇啦」……

在吃的方面方言里的差異才叫驚人,當然這已經上升到南北文化的差異了,同樣的馬鈴薯北方叫土豆,蘇州這樣的南方地區叫洋山芋;北方人把包子和饅頭分得清清楚楚,蘇州人不管,到了我這誰都得叫饅頭

還有茄子,雖然大家的稱呼好像一樣,但是在諺語裡卻又各顯神通。東北話里有「癟茄子」,大概意思就是完蛋了、沒救了,蘇州人說起來叫「乃麼豁特」,這話也應該只有蘇州人能心領神會咯。

茄子這個詞在蘇州話里也頻頻出場,像是俗語「冬瓜纏勒茄門裡」,說的就是張冠李戴、搞錯事情的意思;還有「茄門相」,形容的是提不起精神、沒興趣。

《紅樓夢》里最驚艷的食物一定有那道茄鯗

比如老王聽說今天朋友要請他吃飯,非常開心,後來一打聽說是要去吃火鍋,老蘇州老王最怕辣了,於是一下子就沒了興致:「火鍋麼我有點茄門相哇。」

不過,為什麼偏偏是茄子,而不是其他的蔬菜就很少有人說得清了。方言的魅力也許就在這裡,說不清道不明,卻又每每形容得恰如其分,而且只有懂的人才懂,不足為外人道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vw85WwBJleJMoPM-c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