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打擊時代的空戰,還打火箭彈,這個戰術過時了嗎?

2020-02-22     兵工科技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各大軍事演練中經常有參演戰機打火箭彈的鏡頭,隨著戰機向地面目標俯衝下去,航空火箭彈接連發射,地面一片火海,場面十分壯觀。

實際上,打火箭彈絕非對地攻擊機的專有特長,典型的三代戰鬥機,如美國F-16、俄羅斯蘇-27等,打火箭彈也是信手拈來的「招牌菜」。

有人認為,過去的一代機、二代機打火箭彈可以理解,但在當今強化飛彈精確打擊的時代,那些以適應數字化作戰模式為特徵的先進戰機還打火箭彈,這純屬大材小用,甚至是浪費!

「有用」,還是「過時」,很多人就這個話題爭論不已。

圖註:F-16戰鬥機發射火箭彈進行對地攻擊作戰訓練

最早作為空對空武器出現

火箭彈作為航空武器,最早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蘇聯把火箭彈掛到戰鬥機上,作為一種空對空作戰武器使用。在諾門坎戰鬥中,蘇軍使用航空火箭彈參戰,在空戰中對日軍飛機造成極大殺傷。

不過,到20世紀50年代,空空飛彈作為機載武器開始在空戰中挑大樑,火箭彈因其彈著點散布面積大,很難打中對方的飛機,逐漸在空對空作戰中遭到棄用。

改行以對地攻擊為主業

然而,火箭彈並未就此與飛機「緣盡」,打不了空戰,很快又在對地攻擊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不但成為了對地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標配,同時也是各國三代戰鬥機的常規作戰科目選項之一。

歷史上,美軍在越南戰場上,針對越軍的游擊戰術以及戰場地形特點,大量使用火箭彈攻擊地面目標,將火箭彈射程遠,威力大且對載機要求低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化。

圖註:戰鬥機機翼下掛載的火箭巢

「亂拳打死老師傅」,打火箭彈戰術經久不衰的三大原因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空地飛彈武器的發展,極大取代了航空火箭彈的職能,航空火箭彈的使用範圍有所減小,但要說退出歷史舞台還為時尚早。

首先,快速壓制能力強,在作戰中,尤其在山區的反恐作戰中部隊常常受到地形地貌限制,武器裝備展開困難,且容易受到伏擊造成損失,而航空火箭彈可以利用空中發射優勢,客串「工兵」角色,進行大面積火力覆蓋,起到掃除障礙為地面部隊開路的作用。由於戰機飛行速度快,能夠快速到達指定位置進行攻擊,因此快速火力壓制效果好,能夠短時間產生面狀打擊。

圖註:火箭巢和火箭彈特寫

其次,戰鬥機掛載的火箭巢為多裝連發,如果多架戰機進行配合發射則可短時間「凍結」一定區域,任你多快的機動目標只要在此區域內,基本上逃脫不了「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結局。

第三,火箭彈的彈種在不斷發展中不斷豐富,有加燃燒劑的燃燒彈性質的,可以在短時間形成火障,還有破片性質的主要用來殺傷人員,當然還有穿甲性能強勁主要對付裝甲目標的火箭彈,一句話,可以看「碟」下菜。

向「跨界」發展,「飛彈小弟」名號越叫越響

隨著作戰需要,目前較為先進的火箭彈在制導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基本上有了「跨界」的趨勢,「飛彈小弟」的稱呼也越來越響亮。

以美國「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的制導火箭彈為例,其使用「九頭蛇」70火箭彈的發動機、戰鬥部和引信,增加制導組件之後,仍比「海爾法」飛彈便宜得多,被稱為「小海爾法」,單發命中率在98%以上,還可以攻擊高速移動的陸上目標,堪稱一枚小飛彈。在通用性上,其外形尺寸仍能由標準 M260型7管和M261型19管發射器發射,可以說是變廢為寶一點不為過。

隨著今後的火箭彈不斷升級完善,已經形成「多功能,小制導」的發展格局,展望今後,戰機打火箭彈戰術還是具有相當的發展生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ugQa3ABgx9BqZZIS6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