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去西藏,是每個血性漢子心中深藏的一個英雄夢,提到川藏線,總會讓人想到一路攝人心魄的美景,茶馬古道的繁華與風情,驚險與刺激並存的跋涉場景......
這條路上,一路美景相伴,一路征程跌宕,這條滌盪靈魂之路值得讓人一輩子銘記在心。
陽光正好,青春不老,我們一起去走一回川藏線,給人生增添一份別樣而壯麗的色彩吧!
生活在蘭州的大美莙,願意陪伴大家從祖國的西北走到西南,一起見證川藏線波瀾壯闊,瑰麗無比的神奇畫卷。
始發蘭州
牛肉麵日夜飄香
蘭州,簡稱「蘭」或「皋」,古稱金城,是甘肅省省會,是西部重要的區域商貿中心和現代物流基地,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
蘭州,文化底蘊深厚,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圖書集成,有「千古巨製」之稱的《四庫全書》的收藏點有四個,蘭州就位列其中;陶冶了一代代中國人心靈的讀物《讀者》也在這裡。蘭州還是一個可以被聞到的城市,到處瀰漫著牛肉麵的香氣,「黃河水奔騰不絕,牛肉麵日夜飄香」,這大概是對蘭州最好的註解。
穿行臨夏
「中國花兒之鄉」
積石關舊名臨津關,為前涼張軌所置,位於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鄉關門村西,是河州二十四關之首。關內又稱「導河積石」「積石奔流」「積石鎖鑰」,被列為河州八大景之首,繪有「積石神功圖」。
積石關雄奇、險要、壯麗。正如 「地險天成第一關,嶷然積石出群山」這首詩所描繪,它確實地險天成,南倚巍峨高聳的積石山峭壁,北臨濁浪滔滔的黃河深淵,背山面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歷來是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要隘,軍事之要地,甘青之門戶。
相傳,巍峨高峻的積石山,蜿蜒幾十里,擋住黃河的滾滾水流,每到雨季,擁塞的黃河水泛濫成災。大禹來到積石山,要開鑿一道峽谷。這時一條惡龍橫行過來,擋住峽谷的開鑿。大禹非常氣憤,狠狠一斧劈下去,把惡龍斬成兩段,繼續鑿山。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鑿成一條石峽,滔滔黃河順峽東流而去,消除了這一帶的水患。這條峽谷就是現在的積石峽。有詩讚曰:「藍天白雲舒,丹山碧水流。春風斜炊煙,落日映彩虹」。
壯美的風光,大禹導河的千秋功業及傳說,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要隘,歷代兵家必爭的軍事地位及悠久厚重的歷史,使積石關一直聲名顯赫,現在更成為一處名勝,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和遊人來此遊歷、觀光。
松鳴岩風景名勝區是 臨夏州和政縣南端陡石關口,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園內有喬灌木,野生花木,野生藥材等百餘種。這裡青峰接雲、千年古松直插雲霄,四季雲霧繚繞、終年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景色秀麗迷人。每當山風勁吹,松鳴如濤、震盪峽谷,故名"松鳴岩」。
每年「四月八」(農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當地群眾和外地遊人便前來遊覽山水,漫唱「花兒」,舉行一年一度的松鳴岩「花兒」盛會。相傳很早以前,一位獵人上山打獵,突然從松鳴岩頂上傳來女子的歌聲,他便飛奔上山,到了山上,歌聲好像在山下迴蕩,等下山來尋時,歌聲又回到了山上。翻來覆去,直到天黑,獵人也沒有尋到女子的影蹤。獵人回家以後,把遇到仙女的事給大家講了一遍,又把聽到的歌唱了起來,後來大家都會唱這仙曲了,這就是「花兒」。
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留給人間優美歌曲的仙女,便在松鳴岩上修起了一座雄偉的菩薩大殿,並在獵人遇仙的那一天,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男女老少齊聚在松鳴岩,模仿仙女的曲調,唱起了歡樂的歌。從此松鳴岩就有了一年一度的 「花兒" 會。
黃河三峽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臨夏州北部永靖縣境內,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黃河呈「S」形流經縣域107公里,形成了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三大峽谷景觀,構成了黃河三峽風景名勝區,境內自然風光俊奇秀美,名勝古蹟星羅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輝映,是一處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旅遊勝地。
這裡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炳靈寺石窟;有「黃河明珠」之稱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電站,是我國水電事業的搖籃,有以炳靈石林為代表的丹霞地貌,在我國西北地區十分罕見,被古人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太極島是黃河中上游最大的人工濕地,灰鶴、白鶴、釉頂鶴等幾十種珍禽在這裡棲息;境內挖掘出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地質遺蹟規模大,種類多,遺存完整,堪稱世界之最。
黃河三峽風景區,不但風光無限,而且文化遺存豐富多彩。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遺址遍布黃河兩岸。境內漢唐古城,名載史冊。長城、烽火台、古渡口仍輝映著黃河浪濤。美麗的黃河三峽因其特有的風情神韻,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而成為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風景區。
奔向合作
「羚羊出沒的地方」
米拉日巴佛閣位於甘肅安多藏區合作市,它的全稱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藏族民眾心中最富傳奇色彩、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而修建的佛閣。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在安多藏區的代表寺院。
米拉日巴尊者生活於1052年-1135年,為西藏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是西藏許多民間傳說的主角,幼時喪父。1077年赴藏絨的拉爾地方(今仁布縣境內),向寧瑪派榮敦師拉迦大師求法,習「大圓滿正法」。後經引薦到洛扎向瑪爾巴譯師求法,7年後學得瑪爾巴的全部教法。1084年返鄉,隱居吉隆、聶拉木附近深山洞穴坐靜,潛心苦修那若巴密宗教義及瑜伽的「拙火定」等秘密真言9年,最後獲得「正果」,領悟了所學之各種教法。
米拉日巴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木陰兔年(1135年)米拉日巴圓寂,一生為弘揚佛教教義,遍游西藏各地,收徒傳法,擴大噶舉派勢力。米拉日巴曾在岡底斯山與苯教首領「鬥法」獲勝。晚年聲望很高,施主與追隨弟子更多。他的傳教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
暫歇碌曲
「中國鍋莊之鄉」
則岔石林位於甘南州碌曲縣洮河南部,是我國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內妖峰屹立,千姿百態,以「險、峻、奇」著稱。以其鬼斧神工的奇特造型和森林茂密的秀麗景色,具有峨嵋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黃山之奇的特點,可與昆明石林媲美,與四川九寨爭秀。這裡還是13世紀末葉蒙元殘部同盟軍會戰的古戰場之一。
則岔石林是一處由地殼變化上升造成的矽灰岩石景觀,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剝蝕和流 水的侵蝕,形成各異的奇峰怪石,這裡山青水綠,奇花異草飄散幽香,珍禽異獸出沒林間。遠遠望見聳立的石壁組成天然屏障,雄偉奇險。行至石林腳下,則見一條石峽訇然裂開,則岔河從中奔騰而出。
相傳此「一線天」為藏族史詩中的英雄格薩爾一劍劈開,成為進入石林的唯一通道。如今,石壁上還留有馬蹄印痕,相傳為格薩爾坐騎所為。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則岔石林的每一座山峰,都與他們的英雄之神格薩爾的故事有著密切聯繫。
西倉寺位於碌曲縣東10公里處。該寺坐北向南,背靠形似銀灰色臥象的山莽,滾滾洮河水繞寺而過,自西東流。寺對面的山形極具八寶吉祥相。該寺周圍,蒼松翠柏,四季常青,一片靜謐祥和之態。
西倉寺為拉卜楞寺子寺,學院學規、節日法會大都類同拉卜楞寺,但正月十三的亮佛卻別有風采。西倉寺「亮佛」的日子,也是僧俗同樂的節日,不僅可目睹壯觀、莊嚴的一幕,也可享受與藏胞一同過節的熱鬧快樂。彼時彼地,瀰漫莊嚴法相和濃彩民俗交融的氣息,透射著無限的光榮和夢想。
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重要濕地,是甘南碌曲境內的高原明鏡。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稱之為「措寧」,就是「氂牛走來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水草豐茂,許多南遷北返的珍稀鳥類在此落腳和繁殖,特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這裡棲息、繁殖越夏,因此成為國內黑頸鶴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傳說很久以前,在尕海灘這片美麗的草原上,七仙女們輕歌曼舞,採摘野花時,跌落了一顆翡翠,頓時化作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的聖湖,從此尕海湖就成為滋潤尕海草原生靈的源泉。尕海湖的天空深邃如井,雲如裙裾。她就像一面明凈的鏡子,倒映著藍色的天,白色的雲。偶爾有柔風夾雜著湖畔的花香撲面而來,頓感心曠神怡。
郎木寺,是甘肅甘南州碌曲縣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白龍江將小鎮分為兩半,江北是甘肅,江南是四川。鎮上有兩座寺院,南岸屬四川若爾蓋縣的格爾底寺,供奉著圓寂後幾百年都不腐壞的活佛肉身,北岸是甘肅的「賽赤寺」,是唯一一處允許參觀天葬的地方。郎木寺是全球最美的佛國小鎮。
四周被草原、森林、山丘、紅色的僧房圍繞,素有「東方小瑞士」「梵天凈土」之稱。海拔3000多米的郎木寺仿佛是通往天堂的大門,神奇又神秘。儘管郎木寺的名氣與日俱增,不過它目前仍然是一個安靜而風格獨特的小鎮。
穿越若爾蓋
「中國最美濕地」
花湖位於四川若爾蓋和甘肅郎木寺之間的 213國道旁,是熱爾大壩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熱爾大壩是我國僅次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花湖可算是「出身望族,養在深閨」了。
五六月份,花湖陽光充足,水色純美,湖畔五彩繽紛,湖水透徹的藍,純凈得無法形容;繾綣在水天之間的雲彩,魔力 般妖艷,水天之間,一望無垠。
花湖是眾多野生飛禽的主要棲息地,湖面上游弋著赤麻鴨、灰雁、白骨頂、天鵝等珍稀動物,觀景的棧橋延伸到了湖裡,信步走到小亭之上,看碧波蕩漾,聽聲聲鳥鳴,獨自去體味那種浩淼與無垠。
若爾蓋草原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若爾蓋草原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曲折,牛軛湖星羅棋布, 獨成一灣風景。
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天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 草地中星羅棋布地點綴著無數小湖泊,行在河谷翠綠與山巒斑斕交織的長廊中,心中定會裝滿醉人的愜意。
人們常說「若爾蓋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這句榮耀的話語,是的,高原的氂牛、青稞救援了紅軍「三過草地」。因此,若爾蓋草原在長征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意義。
進發唐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萬涓成水匯大川,千轉百回出險灘。滔滔長流濟斯民,力發黃河第一灣。」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自西向東,迂迴曲折,在四川唐克與白河匯 合,形成了壯美的九曲黃河第一大轉灣,隔河與甘肅省相望。她是黃河四川唯一一段。登高遠眺,但見黃白二河爭流,風姿綽約、款款而來,蜿蜒而去,似哈達,似玉帶,似長龍,從天之盡頭飄然而來。
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甘。中外遊客都以飽覽黃河九曲第一灣勝景為快,傍晚,夕陽西下之時,黃河在夕陽下泛著紅色的粼光,自由舒展地蜿蜒而行,那種雄渾的氣魄與從容的風度,也只有九曲黃河第一灣才能擁有。
九曲黃河第一灣以一種大度的姿態、 平和的心態表現了黃河「寧靜致遠」的陰柔之美,這裡紅柳成林、水鳥翔集、漁舟橫渡,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景致,被中外旅遊愛好者稱為「宇宙中莊嚴幻景」。
抵達紅原
「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俄麼塘,又名俄木塘,位於紅原縣壤口鄉,每年6月開始,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俄麼塘草地,一片鮮花的海洋、一路芬芳的天堂,堪稱「高原桃源」,宛若「人間仙境」,整個花期將持續到10月。
不同時節,不同種類的鮮花在俄麼塘競相綻放,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花海仙境,規模之大、密度之高、珍稀植物種類之多、色彩之豐富,均為高原草原地區所罕見,被遊客稱讚為「最美草原花海·雲上濕地桃源」。湛藍的天空、高聳的雪峰、遼闊的草原、浩瀚的花海、交相輝映,融為一體,讓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除了草原花海景觀,俄麼塘花海景區還擁有生態保護完好的20處大小不等的冰漬湖景觀,其中最大的措瓊神海是措瓊溝湖泊群中最壯觀的奇景,當地牧民視其為「聖湖」。
日乾喬大沼澤,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濕地--若爾蓋濕地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片茫茫沼澤地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紅軍的足跡和長征的悲壯史詩,是80多年前紅軍過草地的地方。
1936年8月上旬,紅二、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部分指戰員從阿壩縣出發經紅原縣渡過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征服廣袤草地、茫茫澤國的艱難歷程。到達這片草地沼澤時,由於長期南北轉戰,紅軍的行裝已然單薄破爛,糧食藥品物資殆盡,入夜的徹骨寒流、危機四伏的沼澤把許多人永遠地留在了這裡。
昔日澤國烽煙革命途,今朝紅色教育基地。紅軍長征過草地中有名的「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故事,正是發生在紅原大草原上。
月亮灣,其草原寬廣,牧草茂盛為整個青藏高原所少有,夏日的月亮灣顯得清秀委婉了,在公路旁的小山崗上,你會看到美麗寬廣的草原就像塊柔軟的綠色地毯鋪在夢幻的大地上,清澈的白河呈「S」形蜿蜒流過,河水在草原上劃出一道道舒緩優美的弧線,如同天上的一彎新月,「月亮灣」也因此而得美名。
黃昏時,近處綠草茵茵,遠處山巒疊黛,夕陽染紅了天空,也染紅了彎彎的流水,大自然的一切都歸於平靜,使草原顯得格外安詳。
傳說在很久以前,在查真梁子下居住著山麓和嘎曲兩夫婦,生活幸福美滿。在一個豐收的年頭,妖魔魯贊掠走了美麗的嘎曲,並誘惑嘎曲改嫁從他,但被嘎曲嚴辭拒絕。數日後,嘎曲從虛幻景象中看到山麓已做了國王,嬪妃無數,不禁悲從中來,憤然做了妖魔夫人。
數日後,嘎曲見一邋遢漢子伏地飲污水,不料竟是山麓,兩人相認,抱頭痛哭,傾述別後情意,奈何山麓為尋嘎曲家產散盡,嘎曲頓生不合之意,山麓萬念俱灰,化作滾滾梭磨水向東而去。
嘎曲悲憤填膺,變作激流朝丈夫走的方向衝去,潮頭卻為妖魔化為山峰阻擋,嘎曲愁腸百轉,一步一回頭,在草原上彎曲蛇行,月亮灣就是回望丈夫的地點。據說在這裡虔誠祈禱頗有靈驗,能使夫妻和美,家庭幸福。
瓦切塔林位於四川省紅原縣瓦切鄉境內,其藏語意為「大帳篷」,這裡有紀念第十世班禪大師頌經祈福之地瓦切塔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十世班禪曾經兩次來到瓦切塔林,傳佛經之密宗,說「善規」之大法。
1989年,大師圓寂後,為了紀念這位宗教領袖,在大師蒞臨處,修建了108座塔林,塔林周圍是一片連綿的經幡,甚為壯觀。
經幡是藏區普遍存在的一種圖騰,它是在布、麻織品上書寫經文,然後將其插在山巔、路口、河邊等地,其意義為用自然之力來誦經,以保平安吉祥。經幡在藏區的插法各地也不盡相同,紅原瓦切的經幡是圍 成圓頂帳篷似的,而且瓦切經幡群面積之大也為藏區所少見。
碧日藍天下的五彩經幡,在風中飛舞,方圓30畝的地界裡,感受到肅穆莊嚴的氣息。除了風吹經幡的獵獵聲,四野一片寂靜。天空中雲層被烈風拉出翻卷的放射狀線條,更顯天地之遼闊。站在經幡塔林中,心似乎離天很近,也把思念帶向遠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