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葉子安利了多雙所謂的「丑鞋」,不少小夥伴就在下面留言問道「介紹一下帆船鞋啊」。
那 帆船鞋 丑嗎?
任何東西都有喜歡和討厭的人,可能有部分人會覺得「帆船鞋還不錯啊」,但葉子也敢肯定,在多數人的眼裡,帆船鞋都是丑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即便是在復古回潮的當下,我們也很少會看到有人穿船鞋,甚至是穿豆豆鞋的人都比穿船鞋的多。
唯一可見的可能就是,有人在開車的時候或許會換上一雙,因為船鞋的薄底穿起來真的非常舒服自如,適合長時間開車著用,可以提高感知程度,還不容易酸腳。
但也僅限於此而已,如果作為常用的鞋履,相信大傢伙還是會拒絕。
為什麼船鞋會招人嫌?
葉子認為這跟它的定位設計有關。
大家應該也了解帆船鞋的歷史,它實際上就是樂福鞋的變種鞋款,即便有鞋帶,也可以視作為「一腳蹬」,最初由美國的航海運動家 Paul Sperry 發明創造,他也是經典船鞋品牌 Sperry 的創始人。
顧名思義,帆船鞋的定位就是針對船上的甲板區域,特別是在帆船的木質甲板上行走而被設計出來。Paul Sperry 從自己寵物狗的腳掌上汲取靈感,發現小狗的腳掌布滿了細微紋路,讓它在濕滑的甲板上也能如履平地,並不「適應」我們的日常生活。
因此,細密的人字紋鞋底便是帆船鞋的精髓所在。
同時為了兼顧到輕便性,且要求前腳掌能夠最大程度彎曲,導致帆船鞋的鞋底十分薄軟,基本沒有加固的結構,也不耐磨,這也更加證明了它不太適合在粗糙的陸地上行走。
形象點,我們完全可以把帆船鞋當作是一層防滑「鞋套」,鞋感不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帆船鞋不太「好穿」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明白,鞋履在整體造型結構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不僅是修飾腿型的效果。
更關鍵的還在於,鞋子能與褲子在下身中形成分明的兩個比例層次,讓人知道你的腳是腳,腿是腿。
因而,當鞋感不明顯的帆船鞋上腳時,它便模糊了這一點,你能想像自己用精美的服裝打造出精湛的造型來時,腳上穿的卻是「鞋套」嗎?
一如下面這兩個 Look,從上衣到褲裝都無可挑剔,反而是看到腳下的帆船鞋會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東西,這就是帆船鞋的劣勢之一。
如果換成是鞋感明顯,稍微大塊的紳鞋,如牛津、德比,風格效果無疑會好很多。
可能有人會質疑,樂福鞋不也一樣嗎?
雖然帆船鞋是樂福鞋的變型,可在關鍵的細節部位,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無論是哪種款式的樂福鞋,它的鞋底都要比帆船鞋硬挺,而且都有更高的後跟,所以,即便都是「一腳蹬」,樂福鞋的輪廓要比帆船鞋更加清晰明了,鞋感也要顯而易見。
同樣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樂福鞋會比豆豆鞋好穿又好看的主要原因。
難道帆船鞋就一無是處嗎?
這點也並不絕然,例如帆船鞋的透氣性就是其他正式皮鞋不能比擬的。
後跟處的排水縫線,不僅能夠排水排氣,保持腳部的乾爽程度,也可以作為一個凸顯休閒性的亮點。
還有獨特的腳跟(鞋口)穿插環繞的系帶設計,以及典型的莫卡辛鞋履結構,帶來了復古感受,種種細節都加深了帆船鞋的「可讀性」,形成區別。
在某些方面,葉子認為帆船鞋跟 AJ1 比較相像,都是可供觀賞,實際卻不太「好穿」的鞋款,或者更準確來說,它適合在特定的場合中穿,適用性不是很廣。
然而,如果你貪圖船鞋獨特的結構設計,一方面又想讓它變得好穿起來怎麼辦呢?(怎麼這麼貪心)
那麼,葉子會建議你選擇帆船鞋的「近親」 Lug Shoes 雷根鞋。
Timberland 雷根鞋
- 比帆船鞋更好穿的是「雷根鞋」
帆船鞋???雷根鞋???
實際上,雷根鞋就是換了「底」的帆船鞋,它最先出現在 Timberland 的 Handsewn 手工系列當中,是品牌在 1978 年根據帆船鞋改進過來的鞋款。
之所以得名「雷根」,是因為美國前總統「里根」非常喜歡 Timberland 的 Handsewn「帆船鞋」,曾多次在公共場合里穿著亮相。
雷根和里根,只是譯名不同罷了。
Handsewn 系列一開始在我國港台地區最先流行,再進入大陸,因為粵語的翻譯差別較大,所以就不同於大陸小夥伴們熟悉的「里根」,由於叫順了,大家也就懶得改口了。
如今,雷根鞋早已發展成為一種獨立鞋款,不再被視為是帆船鞋的變種型號,地位也已經超出了 Timberland 的 Handsewn 系列,除了 Timberland 之外,很多品牌都有自己了雷根鞋款,例如 MONTOYA。
說白了,雷根鞋就是 鋸齒厚底+帆船鞋身 的組合設計鞋履。
莫卡辛結構,鞋口腳跟的環繞鞋帶,以及後跟的排氣縫線都被保留了下來,鞋身材質由軟皮改成了油蠟皮,要硬質不少。
當然,說到雷根鞋品牌,葉子還是推薦 Timberland。
相比其他牌子來說,Timberland 作為雷根鞋的「鼻祖」,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細節處理以及工藝性能上,都遙遙領先。
它的大底直接就是移植了大黃靴的同款橡膠大底,極具衝擊力,同時還加入 EVA 中底,兼顧到了舒適的腳感。
此外,堅持傳統手工縫線方式,既提升了品質,也帶來了難得的工藝享受,還有真皮沿條和油蠟皮材質,保證質感的同時,厚實耐用的特質,也使它變得更加日常,「好穿」了起來。
對比帆船鞋,我們都知道雷根鞋(Timberland)的優勢在哪:
正是因為更換了更大的鋸齒形橡膠底,讓雷根鞋明顯區別於帆船鞋,鞋形偏大,鞋感更強,寬闊立體得多,穿著於腳下,更能作為一個突出的腳部結構,修飾整體的造型。
去年,日本著名雜誌《POPEYE》就頻繁出現了 Timberland 雷根鞋的造型特輯。
曾經,帆船鞋也是美國 Ivy style 的標準鞋款,帶有濃厚的美式學院風格,與此相對的雷根鞋在 City Boy 們的腳下,也能演繹出特有的經典魅力,沒常春藤風那麼「海洋」,卻足夠復古別致。
我們也能從其中學到不少技巧。
一般來說,穿帆船鞋是不用穿襪子的,但雷根鞋不行,特別是白襪與之搭配時,絕對是不容錯過的腳下組合。
棕色雷根鞋 和 白色羅紋厚棉襪,是復古與清新的對比配合,白色襪子能夠晰出鞋款的光澤皮感,而棕色皮質同樣也能使白棉襪看起來更為清新優雅,兩者還都有著共同的溫暖風格,足以讓腳部成為整個造型的焦點所在。
其次,值得考慮的單品是 寬褲。
我們都知道,換底之後的雷根鞋輪廓分明硬挺很多,它帶有顯著的粗獷感,這時候如果你再用修身的褲款來搭配的話,可能就會導致下身造型變得堅硬,不靈活。
而寬鬆的褲子則能夠中和鞋款,讓整個下身看起來柔和許多,也更有年輕活力的氣息呈現。
再者,在秋季過渡時,雷根鞋+白襪(長襪)+短褲 也是非常出眾的短褲 Look。
很多時候我們搭配短褲都會選擇各種潮感俱全的 sneaker,而一般的正裝皮鞋與短褲穿在一起會顯得比較怪異。
葉子認為雷根鞋是一個折中的選項,它在滿足你的質感需求的同時,各種「粗糙」的設計也讓其不太正經,穿在短褲下面不顯突兀。
儘管跟 sneaker 相比,雷根鞋不能給你太多的潮感,可那份少有的,帶有略微糙感的復古特色,恰恰是它能在當下運動街頭潮流中,得以脫穎而出的優勢之一。
剩下的就是 西裝 了。
跟所有的皮質丑鞋一樣,雷根鞋也能跟西裝穿在一起,無論你是街頭的混搭方式,還是紳士三件套上齊,不同的路線與它搭配,能變換出不同的風格效果,唯一相同的便是那份經典復古的氣質不會被淹沒。
現在,雷根鞋儼然成為了 Timberland 繼大黃靴之外的又一標誌性鞋款,近年來相關的聯名款也都不少見,如今年三月份與 Supreme 的合作中,就用上了誇張的皮毛材質來打造,既奢華也街頭。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 17 年,Engineered Garments x Timberland 的聯名系列,也是出人意料的融入了麂皮與磨砂兩種材質,跟普通款的油蠟皮雷根鞋對比鮮明,有著另一番質感感受。
那麼最後,小夥伴是更喜歡傳統的帆船鞋,還是換底過後的雷根鞋呢?
Engineered Garments x Timberland
Supreme x Timb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