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雷倢
國慶期間,吃火鍋、看熊貓成了很多遊客到成都旅遊的標配動作。位於成華區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也成了外地遊客觀看熊貓的不二之選,超高的人氣也帶來了相對較難的治安管理。成華區公安分局專門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設立了熊貓基地警務室,由民警宋健和楊勇負責,兩位民警和藹呆萌的形象與熊貓的氣質很契合,便有人將他們暱稱為熊貓警務室的「哼哈二將」。
老搭檔再上新戰場
「他們倆是同一年出生的,年齡加起來有100多歲了,以前都在雙橋子派出所工作,是老搭檔,有默契,所以他倆一到我們所,就安排他倆在一起工作。」白蓮池派出所所長孫科說。
但是,兩人都沒有景區治安管理工作經驗。派出所領導一句「對於景區治安管理工作我們一起摸著石頭過河。」打消了二人顧慮。宋健和楊勇分頭行動,宋健對群眾的報警記錄和熊貓基地留言簿進行梳理;楊勇從熊貓基地技防物防人防措施入手,查找治安防範薄弱環節。
兩人又一起對梳理查找的治安防範薄弱環節進行分析。與熊貓基地溝通,對園區道路、景觀點位等人員密集部位,增加技防設施,在節假日人流量大的情況下,增加保安力量,加強現場秩序維護和安全疏導工作。今年以來,熊貓基地扒竊案大幅下降。
「2016年的最高日遊客量只有幾千人,今年春節期間的最高日遊客高峰已經突破了10萬人,暴增的遊客量給我們安保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宋健如是說。
為了讓遊客「高興來、平安歸」,每逢節假日,宋健和楊勇每天早上6點就到熊貓基地警務室。雖然熊貓基地要7:30才開放,但是很多遊客早早就到熊貓基地大門口排起了長隊。
在這蔚為壯觀的「人海」中,宋健和楊勇緊密協作,一人配合交警做好外圍機動車分流規劃,一人配合熊貓基地工作人員啟動「蛇形排隊通道」引導疏散人流。為避免發生踩踏事故,在入園高峰期,宋健和楊勇要站在熊貓基地大門口廣場的高台上,觀察增援警力分隔擁擠人群的情況,及時向熊貓基地警務室現場指揮部報告情況。
當熊貓基地門口人流壓力稍微減少後,宋健和楊勇就要分頭帶著輔警進入熊貓基地開展巡邏,看到路邊觀光遊覽車站台人群聚集較多,他們要上前提醒遊客「不要心急,排好隊」。
從零學習新技能
「同事們都說我倆越活越年青了,越活越新潮了。」楊勇說。
宋健嘿嘿一笑:「那當然,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才能解決遊客遇到的各種難題嘛。」
在工作中,宋健和楊勇也會遇上棘手的事情。有一次,一群遊客到熊貓基地警務室投訴,說趴在樹上的熊貓長時間不動,他們懷疑是熊貓玩偶固定在樹上。為了安撫遊客的激動情緒,宋健和楊勇請來了熊貓基地的講解員,講解員指出這群遊客的參觀時間剛好是大熊貓午休的時間,又對大熊貓的作息規律、休息狀態進行了詳細講解,消除了遊客心中的疑慮。這件事讓宋健和楊勇認識到:干好熊貓基地警務室這份工作,還要對大熊貓充分了解,這樣才有助於快速解決遊客的疑惑,避免出現類似的誤會。他倆狠補起了與大熊貓有關的知識,把熊貓博物館的「熊貓20問」知識點全背了下來。
今年國慶節前夕,宋健收到倪女士從寧夏寄來的一面錦旗。從寧夏來的倪女士到熊貓基地旅遊,將手機遺失在了乘坐的滴滴車上。接到倪女士的求助後,宋健立即通過滴滴平台聯繫上了倪女士乘坐的滴滴車司機,迅速找回了倪女士的手機,讓倪女士的旅遊行程得以順利完成。
一天,熊貓基地工作人員給楊勇帶來一名85歲的老婆婆,老婆婆無法準確說出家人的聯繫方式。楊勇請來熊貓基地女工作人員幫忙,在老婆婆衣服口袋裡找到了一張揉皺了的紙條,上面寫著一個模糊的座機號碼,其中有兩個數字已經無法辨認,楊勇就從0到9按順序逐一撥號,終於聯繫上了老婆婆的家人。
楊勇說:「我們也愛旅遊,出門在外,就怕人生地不熟,用心去幫助遠道而來的遊客,他們安全滿意,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收穫。」